关于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 张 敏摘要: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专业设置既反映社会对于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高校的专门类也越来越多,新专业、热门专业层出不穷。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校;专业设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37-001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专业设置既反映社会对于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高校的专业门类也越来越多,新专业、热门专业层出不穷。表面上看,这是一片繁荣的大好景象,然而,在这繁荣背后,专业设置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专业设置中出现的问题
1 专业设置盲目求新、求热门
专业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基础,是招生的金字招牌,一所学校要长远发展,没有几个重量级的专业是不行的。然而时下,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误区,就是盲目跟风,申报一些的新专业、热门专业。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从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争设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供给结构性失调,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不从长远出发,只顾及眼前利益,专业设置随大流、赶流行,不是挤破头办一些热门专业,如在文学院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将自己的一些专业想方设法改头换面,例如将化学专业改为化工专业,等等。这些眼前的所谓热门专业,会造成几年后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在没有考虑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设置新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如何保证。将偏重理论的专业改变名称后就想变成偏实践的专业也绝非那么简单。支撑一个专业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办好一个专业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2 专业设置盲目求多、求全
理工科院校内开设人文专业,这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还有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或许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意愿,合并了一所或几所院校,进一步增强了自身规模,专业也变得更多。因此看来,专业设置求多、求全对当前高校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面上看,专业设置求多、求全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不仅能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规模,促进高校的招生,还能争取更多的政府投资、项目等。然而,长远来看,这种无计划的、盲目申办新专业不但会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合并其他院校,特别是合并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院校,会造成这些被合并院校专业特色丧失、办学水平下降等诸多问题。专业设置求多、求全还会增加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出现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情况。
二、专业设置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矛盾:一方面,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老化、学科单一等不足明显暴露;而另一方面,申办、开办的一些新专业却问题不断,形势严峻。
高校专业设置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没有一套科学的专业设置管理制度。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缺乏全局性眼光,没有在专业设置前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没有在专业设置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以致出现新专业大量涌现,而毕业生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丝毫没有缓解。专业设置求多、求全,也会使高校的办学没有重点,失去特色,最终失去方向。
三、解决专业设置问题的几种可行性办法
1 规范管理、合理引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托,把人才需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相匹配的国家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经济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趋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并落实在具体的规划和政策中。
针对高校专业设置盲目的现状,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规范管理,合理引导,制定出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对申办的新专业要严格审查,对已办专业也应长期监控,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立法、专业评估与拨款等对应手段予以宏观指导和管理,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
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高校应依据国家和地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定位,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市场需求,广泛开展研究论证,制定自身中长期专业建设规划,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专业结构调整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针对性,科学合理地调整已有专业、申办新专业。高校在专业设置时,盲目跟风、求多求全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关注学校发展。
四、突出优势、重点发展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凡是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校,专业上一定有自己的优势。笔者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和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紧密结合。明确高校定位,根据高校自身办学条件和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才是高校发展的关键。重点发展优势专业不但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形成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