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勇挑构建和谐社会重任
作者: 黄付俊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凝聚各方力量,促进良性互动,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53-00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关键。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更新工作理念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在思想上求主动、早转变,清醒认识当前农村面临的新形势,适时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确立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思想理念。
一、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的一切。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的历史。因而,是否自觉树立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做到亲民、爱民、为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能不能自觉地树立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做到亲民、爱民、为民,不只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起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人民群众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参与主体,是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听取呼声,摸准脉搏,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实惠群众为根本目的,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超出绝大多数群众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不干,违背绝大多数群众意愿的政绩不要,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真正让群众放心,使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
二、依法办事的理念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政策、法律水平普遍得到增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靠法律来协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靠法律来支撑。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必须有法律、政策依据。否则,群众不买账,工作受影响,造成不稳定隐患。正像一些村干部叹苦所言,如今的农民太难组织了,稍有触犯其利益的事,便会上访告状。有的农民说:“有田有粮不靠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其实这正说明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努力学法,带头守法,严格执法,正确处理行政推动和依法推动的关系,促进行政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民主公开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权利,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完全的公开性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为推进管理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机制上下工夫,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规范公开内容和公开时间的基础上,还可实行“点单”制,即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设置意见箱等办法,让群众点出需要公开的事项,如对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优惠政策和支农资金、社会各界的帮扶资金和建设项目这些群众普遍关心、多数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做到及时公开。总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基层党组织应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把公平、公正、公开、公道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做到公开办事,公正论事,公平理事,公道处事。
四、协调发展的理念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仅要抓工业、抓农业、抓村镇建设,还要抓稳定、抓安全、抓社会发展,要善于研究危机、应对危机、化解危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干部考虑问题要全面,推进工作要协调。既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也不能一味强调稳定,因循守旧,不敢迈开步子。我们应该致力于建设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村,就必须使有权有钱的人懂得同情、关怀与帮助无权无钱的人,使广大农民从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权选择自己前进的道路,有权选举与监督自己的公仆,有权反对一切不公平的、非正义的行为,使人民能共同富裕与幸福、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干群和睦,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凝聚各方力量,促进良性互动,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