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
作者: 刘银兵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恰当使用“乐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来获得心灵上快乐,从而构建出真正的“乐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素养;乐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38-001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恰当使用“乐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来获得心灵上快乐,从而构建出真正的“乐学”课堂。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乐学”的前提——与学生平等交往
平等相待是人与人能够真正相互沟通的基础。作为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并真心了解和理解他们,从而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就能做到引导学生增强意志力并学会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力求用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就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关心爱护学生并与每一名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内心就会对老师亲近从而相互信任,在学生的内心中就会认为你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笔者新任教的一个班级,班风有些问题,上课纪律较差,课堂上随意发言,学习基础较差。了解情况后,我主动接近同学们,和同学们谗心,向他们释放出平等交往的善意,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在课堂上,我悉心辅导,逐渐和同学们融洽相处。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气氛在不断好转。就这样,笔者与学生平等交往,积极帮助同学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将他们带进真正的“乐学”课堂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乐学”的基础——营造乐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不良习惯较多。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因枯燥无味而令人讨厌。他们更希望参与探究,自己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从而获取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努力营造乐学情境,从而构建出真正的“乐学”课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各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乐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真正的“乐学”课堂。
在教学搜索引擎时,针对将要学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欣赏一首英文歌曲。接下来让学生一排排用搜索引擎搜索更多的歌曲。并让学生尝试下载,然后让成功的学生介绍搜索体会,并让同学们用多种方式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下一步再运用电子教室软件的学生示范功能,先指定小组轮流用信息技术展示一遍,然后进行投票,哪一组的得票多,就是获胜组,让大家给予掌声鼓励。学生亲自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内心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三、“乐学”习惯的养成——自学和应用
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要求学生尝试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弄清楚相应的学习障碍所在,并试图解决它们。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问题,由学生共同去思考、去探索,老师要随时掌控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地加以点拨。这样新课内容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有趣。
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个人或班级学习主题网站,做成电子小报、幻灯片、动画视频进行训练、举办信息技术交流,编信息技术小报,对课堂内容再创造等。通过应用,使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思维活跃,充满自信,乐于去探究,乐于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养成“乐学”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把学习视为—种乐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恰当使用“乐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感受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来获得心灵上快乐,从而构建出真正的“乐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