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北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 丁书海

摘要:新农村蓬勃发展,新型农民已经逐步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培养新兴技术农民,我们的教育I作者也应因地制宜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让农村的学生学到更多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素养;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 G6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39-001

一、苏北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第一,课时偏少,学生遗忘快。目前,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课课时仅为每周一课时。这样上个星期学过的内容,到这个星期上课时,学生基本上忘光了。这也不能责怪学生,因为换着我也会忘记的。

第二,有的农村学生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的农村学生却从未接触过,一切要从头开始;另外,大部分苏北农村中小学尚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是一些稍为懂点计算机操作或知识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兼教信息技术课,就是有专业教师的学校也很少重视这门副科。

第三,大多数信息课堂以上机实践为主,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的。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对于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往往布置任务但是学生还是我行我素继续玩自己的。

第四,农村信息技术课多数是教师由着性子教学,今天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的时候叫学生打字有时候干脆就让学生在玩游戏、上网,没有一套合理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设计。

第五,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高度相关。

二、针对苏北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本人觉得为学生创设符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是最基本的策略。

第一,可采用的方法有课堂多提问、组织竞赛等,除此之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成练习,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课上完后,学生还得花时间去熟悉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忘得就不会那么快。作业认真的学生就能掌握好所学知识。

第二,教学要因地制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学教法要因人而异。对于有希望考上的学生,要多加指导提高。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加强他们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作为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因地因材精选教学内容。

第四,不能随便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第五,对于苏北许多农村的学校,大部分家长就没有指望学生能考到什么好的学校,大部分毕业之后就要面临就业,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的课,其实更有一些实际意义,现在社会不懂电脑的人已经成为新型文盲,这就要求每周只有一节的信息技术课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信息技术课是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没什么考试,这样给学生觉得你的课不重要连基本考试都不考,更加失去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所谓没有重视就没有上课的积极性,虽然学校没有安排信息技术考试,但是信息技术老师不能不安排。例如我仿效其他科目有了月考,本来信息技术课一周才一节,一个月才4节,但是我们要想利用好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效率,就要有一个良好的考评制度,我是采用一个月考一次试,名为考试其实就是把一个月学的东西浓缩一下变成一次考试,也巩固了他们的学习。把考试成绩记在学生平时成绩上面,学生都有一个攀比,特别是一些喜欢玩的学生本来语数外就不如一些好的学生,如果连他们的优势项目也不能比成绩好的学生好的话,他们真的很没有面子,通过考试会发现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明显的用功了,上课积极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在当前硬件设备还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做,怎样让我们农村出来的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怎样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的有限的硬件设备,怎样真正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一定要因地制宜,分清现状,决定教学策略,然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为今后走出校门适应社会而夯筑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