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八宜八忌”

作者: 陈 玲

摘要: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是中学整体管理的两驾马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八种关系,才可能让担任班主任的过程,既成为一个深刻而又快乐的成长过程,又成为一个感情的积淀过程。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40-001

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好坏和班级管理的到位与否直接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要将班级管理到位,发挥出整个班级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个班级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势态,就必须要做到“八宜八忌”。

一是宜疏忌堵。中学生正处在懵懂发育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比较强。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必须善于疏导,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少数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因此我们要将“堵”与“疏”恰当结合起来,以“疏”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是宜动忌静。没有活动就没有凝聚力。通过世博会、赈灾等一系列活动,全国人民的心被连到了一起。同样,班级管理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凝聚人心,激发学生热爱班级、关心集体的强烈感情。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在做好总指挥的同时,寓管理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发动和组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同学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三是宜放忌收。“放”就是要善于放权,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现实工作中,有许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事无巨细,身体力行,特别细心。这样做的结果是,班主任终日被鸡毛蒜皮小事所累,严重冲击了正常班级管理工作。如果说班级管理就是一台晚会的话,那么班主任只能充当导演的角色,他的首要任务是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抓“细”为抓“精”,以滴水见太阳之功管理班级,该放手就放手,把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力交还给学生。

四是宜扬忌抑。赏识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班主任的鼓励,可以点燃学生的心灯,照亮学生进步的征程。赏识来自对学生的细微发现,来自学生的丁点闪光、点点光亮。多一分鼓励就会给学生多一条开拓的路线,就会给学生增加一次创造生命的奇迹。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许多班主任教育这部分学生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等等。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闪光点转化为教育的突破口,为问题学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

五是宜韧忌硬。管理手段要软硬兼施,游刃有余。作为一个班的“最高行政长官”,班主任当然有其权威的一面,但是如果因此而凡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则“遮肘之处,随时可见”。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在教育问题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更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方法过硬,可能有的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公然对抗;如果方法过软,可能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滋长不好的风气。因此,班主任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性格特点,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真正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

六是宜定忌变。我们知道,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班主任及班干部在“执法”。要“执法”就要“制法”,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校规校纪外,每个班级也有自己的班纪班规。这些都是原则,不能违背。作为班主任不能“说话不算数”,更不能“朝令夕改”。因为这些“纪”和“规”都是“执法”的依据,是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失去这个准则,也就使得班主任将失信于学生,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必须全盘考虑、谨慎出台,切忌随意解释,经常修改。

七是宜稳忌躁。师生间能有融洽和睦相互信赖的感情交流和心理协调的关系,师生间也就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这时,教师更容易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真正的“知心人”;学生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批评和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构架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加强沟通,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在学生所犯的错误中,大部分是由于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差造成的。许多班主任往往一看见问题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没有经过深入了解就风风火火地想把问题解决,结果是许多问题不仅不能彻底解决,反而容易产生师生矛盾。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尽可能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思考,最大限度地把事态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将问题彻底化解掉。

八是宜公忌偏。班主任要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切忌偏向或者不公正对待学生。多数班主任都喜欢自诩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一视同仁,秉以公心,尤其是在评选班干部和优秀学生方面。但有时班主任的公心缺少制度和尺度依据,大都是班主任的一己之言,学生只有随声附和。如果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或学生间的事务时义气用事,带有偏见,不仅会使处理的问题失之偏颇,而且将直接导致班级管理的偏向和学风、班风的败坏。因此,要当好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端正对待学生,做到用真情对待学生,用关爱感化学生,用行动感悟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