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使语文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作者: 吴如亚摘要: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命教育;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86-001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的“育”应该用生命影响生命。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语文学科的入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2 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确定了渗透生命教育是该学科的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其课程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纬度规定了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载体,实现这样一些方面的教育:其一,人与自己的教育;其二,人与他人的教育;其三,人与环境的教育;其四,人与自然的教育;其五,人与宇宙的教育。而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不仅包含认识层面,更包含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生命教育。
3 语文学科的教材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素材。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具体感性,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心灵。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1 生存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珍惜生命教育。生存意识教育可以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态度教育。积极地审视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就会发现生命的魅力所在。二是死亡体验教育。笔者认为,现实中许多真实事例说明,经历过死亡体验的人,对于生命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执著和眷恋。
2 生存能力教育。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存能力差,是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的一个普遍问题。对于生活中的挫折,不但要有坚强的意志,也要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方法。其他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都是很好的生存教育素材,它让孩子们领会生命负面状态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3 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的载体,其价值并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心灵的善良、人格的健全。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
三、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许多,现举四种,以供参考。
1 诵读经典名篇,体悟人生。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小品、散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诵读美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2 创设两难情境,展开讨论。在两难情况下的取舍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例如在教授《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问题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精彩的观点,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他们都在不觉间开始了对生命价值的思索。“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
3 穿透语言文字,注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4 关注课堂生成,随机教育。有经验的教师们知道,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过多的预设导致反馈信息的渠道不畅,教为学服务的宗旨不能实现。因此。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现时思想和心理状态,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现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课堂的不断生成中,随机适时教育。如我在教学《迢迢牵牛星》一诗时,我让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诗歌感情,然后让学生自由发问。如果教师没有抓住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引导,很难想象学生能有这样精彩的爱情观、人生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这样才会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看世界,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