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中的策略教学
作者: 徐彩霞摘要:策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产生策略的需要,其次经历策略形成过程,在反思中进行归纳和提升策略,感受策略的价值,最后要进行科学的长期的训练,逐步形成一些策略。
关键词:需要;过程;反思;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04-001
苏教版教材自四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策略的丰富内涵是“镶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只有在具体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能亲身实践如何把现实问题提炼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内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上课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策略的需要,从而培养策略意识。
如我在上《画图策略》一课时,课前开展了一个猜谜游戏一
师:有个长方形里躲着三个小正方形,上面竖着一个1个小长方形。小长方形旁有3个圆,大长方形底下还有两个圆。你知道是什么图案吗?
生:火车头。
师:你用什么办法猜的?
生:画图。
师:第二个图案还是一个长方形。下面有两个小长方形,左右两边各是一个小长方形,上面有个圆。
生:机器人。
师:祝贺你猜对了!最后一个图案,一个圆,左右两边各是一个半圆,里面有个小圆,小圆里躲着两个小圆点。
生齐说是猪。
师:你们是怎样猜的?
生:画图。
师:其实画图不光可以帮助我们猜谜,画图在数学中也有很大的用处。
策略教学重在培养意识。意识是重在“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在画图策略这节课中,我通过游戏,渗透解决问题策略一画图,成功地唤起了学生的这种意识,感受到画图是个好方法。
二、主动学习,经历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因此,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何让学生不断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呢?这首先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对学习过程的精心设计。
如我在上画图策略的时候,我直接出示题目让学生做,接着提问:你会解答吗?生:不会。师:为什么?生:条件太复杂,搞不清楚。师:这个同学是通过画图来做的,还有谁也是?做对的请举手。没有做对的同学,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做?生:画示意图。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画示意图。然后指导学生画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画图策略这课时,我一上来就让学生试做,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策略的强烈需要,怎样才能很清晰地表示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而个别同学画图的方法无异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使他豁然开朗,再指导画图就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画图、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了策略形成的过程。
教学完试一试后,我再让学生比较两题有什么异同点?
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知水平达到精加工状态,有利于学生画图思考的数学化和模型化,从而形成对画图策略的本质理解。
三、及时反思,领悟价值
解决问题的策略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会解决某一类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会策略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我运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用这个策略?”“这一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是否唯一,还有其它的策略吗?”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策略。如教学《替换的策略》,当学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替换之后,教师可再次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用替换的策略,替换的依据是什么?使学生明白,虽然两种替换的方式不同,但替换的作用都是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关系。在之后的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或。之后进行思考,寻找变与不变中存在的内在联系,不断体验和感悟替换的价值——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四、加强练习。内化策略
形成策略需要让学生积累—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在练习时既要立足于形成某一策略,又不拘泥于某一策略,要让学生在更高远、更普遍的意义上建构起对策略的认识。如在教学《枚举的策略》例2后,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投靶题。
练完后教师有意识地把习题中的“投中两次”改为“投了两次”让学生再次解答。许多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比较,真切地体会到如果先把投靶的情况从总体上分为三类:投中两次,只中一次,两次都未中,这样解决问题就有条理得多,方便得多,至此,学生已鲜明地领略到分类列举的优势。先有序地分类,再有条理地枚举的策略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
当然,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过分地,反复地强调某一策略,机械地,单一地突出某一策略,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策略训练时要注意题型的变化、呈现方式的多样、问题结构的开放,避免学生照搬解题模式。
策略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产生策略的需要,初步体验策略的价值。其次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不断感悟策略。接着要让学生反思,在获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升策略,感受策略的价值。最后要进行科学的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