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课实验教学
作者: 刘 辉摘要: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课;多媒体;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10-001
我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就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实验教学做了几点尝试: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就直观、轻松地牢固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科学第七册第七课《它是什么》,这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动画课件,然后再让学生去争论“羊属于哪支运动队?(哪一类动物)”“蝙蝠是不是鸟?”等问题。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运动会”的情景,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科学教学时空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如:科学第八册第五课《种子》一课,传统教学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种子的发芽过程。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学生对种子里面的胚看不清楚,对胚的生长发育过程更是不甚了解。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科学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做把细铁丝烧红后放人氧气瓶里的实验时,应在燃烧着铁丝的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失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操作错误会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在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倒吸进试管内使试管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选择实验所需仪器药品、二次错误选择后,计算机给予正确提示,然后由学生自主地用所选的仪器搭建实验装置,整个装置组装成后,由计算机给出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装置给出实验后可能产生后果的模拟,像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产生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等。
四、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1 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实物
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有很多优点,儿童非常感兴趣。但儿童学习科学课的第一教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自然界里的实物。所以,要上好科学课,老师、学生都要在课前去找实物,带到课堂上看。但有些老师认为,这样费时费力、又脏又乱,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直接放给学生看,既省事又方便。可是,有时电脑中的实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学重点,看屏幕与拿在手中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 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动手实验
科学是一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通过探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提高信息的交流水平,对于降低实验难度,推进实验的顺利进行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动手实验则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因此,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做到“该动手时就动手”。如:教《搭纸桥》一课时,就必须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有机地联系起来。
①学生利用相关材料进行平板桥、拱桥、工字桥承重能力的对比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交流各类桥承重能力大小的原因。
③利用计算机介绍世界著名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