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激趣六法

作者: 胥莉莉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源。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语文教学激趣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28-001

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悟得了一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巧妙设计导语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好的导语能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语可简可繁,它可以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过度衔接,可以是人情人理是诱导启发,要视教学内容而定。魏书生老师就很注重导语设计,他在讲授《论语六则》时就用了这样一段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家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牛顿、哥白尼等,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学生稍议)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这段话很自然地引出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孔子的仰慕之情,对学习本文自然就有了兴趣,同时引发思考:孔子为什么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有什么伟大思想?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适当引述材料

这里说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背景材料,有些文章的写作有一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又直接影响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要对有关背景材料作适当引述。如教《紫藤萝瀑布》,就有必要对文革和作者弟弟生病作些介绍;二是有关作家作品;三是有关的文化知识,如教《范进中举》,对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对科举常识都应该适当交待。

三、用朗诵渲染气氛

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当学生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诵时,会被深深吸引,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上身心投入地朗诵是一种示范,也能烘情造势,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范读、单独朗诵、分组朗诵、分角色朗诵、全班齐声朗诵、配乐朗诵等可以交替使用。

四、善于设计问题。激发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恰当得法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成功的课堂提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单调重复认识对象的刺激面前,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巧妙的提问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求知兴趣,保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去。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横跨两岸的大拱,接着提问:“这幅赵卅l桥的草图还缺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小拱。”教师接着连设两问:“几个小拱?位置各在大拱的什么部分?”学生回答活跃。或“大拱的两端”或“大拱的两边”,众说不一,又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大家还是由衷地信服作者用词之准确而形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问题解决了,留下的是会心的微笑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五、灵活安排开放式内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教学内容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语言要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文学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等同。因而语文教学中应把学生的眼光由课堂引向广阔的有着丰富内涵的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欲望。

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有两点:一是要学习语言,二是要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传统语文教学中,总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精讲细析,唯恐讲不全讲不透,一篇课文一般讲三课时,耗时三天,犹恐有所不及,谁还敢东拉西扯呢?这其实是把教材当成了目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学期二十几篇课文,就是老师眼中的二十几棵大树,这些大树把教室围成了栅栏,学生们变作了茫然的羔羊,大树们遮住了自由的视线,学生们化作了井底之蛙。

教材的处理应当灵活,可以大胆取舍,不应面面俱到。这篇取其语言,那篇悟其哲理,那篇赏其构思……择要而用,适当拓展,触类旁通,自能引发学生兴趣,早达乐学佳境。

再说教学环境的宽松。取消了教材霸权,为师生松了绑,为教学环境的宽松提供了可能。取消教师霸权,则是创设教学宽松环境的直接途径。独角戏、满堂灌式的教师话语霸权早已不得人心,但“教师为主导”还是为教师暗留了尚方宝剑。“平等中的首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首席”还是保留了“头狼”身份,不如把这首席也撤了,让学生轮流做“头狼”!杜郎口模式则是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成功实践。教师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服务者地位。不搞权威发布,始终处在“导”的位置,注意热情鼓励每个孩子敢于标新立异,让每个学生都想尝试一下,在参与、尝试、体验中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创造、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创新的信息氛围,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学生的思考余地,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唱、爱写、能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自然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老是课文分析谁不烦呢?新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综合实践的内容,可以安排相应的语文活动。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安排语文活动。可以是三五分钟,也可以是三两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演讲、辩论、讲故事、赛诗、演课本剧、搞拍卖会、模拟法庭审判等。

我的语文课每节课前都有五分钟讲坛,两位坛主分别讲每日一诗和自由演讲。学生们准备认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心。在关于“人定胜天”的辩论会上,一些学生按老习惯思维,认为荀子的话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的信心,激励了人们大规模地征服自然的斗志,是唯物主义者气壮山河的名言;一些学生则认为,在人们征服自然并日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场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的悲剧也开始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双方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评述性议论文。许多学生一改往日作文无话说的毛病,写出了不同凡响、富有新意的文章。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语文课活了起来,学生们在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