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 萍摘 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思维;点拨;操作;延伸;直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81-0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启发学生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巧妙点拨,忌盲目放手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巧妙点拨,为学生指点迷津、拨开疑雾,给学生创设遐想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书上都是把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方法比较单一,深度不够,容易造成思维定势,我觉得可以适当点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怎么办呢?并随机出示一个一般的三角形,让学生按1:3的比缩小,学生面露难色,这时教师加以引导:“是否能转化成直角三角形呢?”学生茅塞顿开,跃跃欲试,在充分动手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可先画出原三角形的一条高,垂足和每个顶点的距离都应按1:3的比缩小,只要先确定三角形的一条底和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能准确地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三角形了。继而引导学生将此种方法运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中,学生迎刃而解。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思维的深度得到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提高。
二、适当操作,忌口说无凭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让学生进行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牢固的印象。
例如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体积就一定相等。乍一看,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我要求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让他们借助于这张纸,看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立刻动起手来,将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状。不一会儿,许多人举手了,他们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卷法,可以将长作为底面周长,宽作高;也可以将宽作为底面周长,长作高。所以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体积不一定相等。那怎样卷体积大一些呢?学生通过直观判断和计算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操作中,教师经过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三、适度延伸,忌浅尝辄止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是啊,教材不是圣书,他只是提供了最基础的教学资源,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用“对”、用“足”、用“活”、用“好”教材资源。
如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2,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和计算得到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9/4。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规律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2,长和宽就各是原来的1+1/2=3/2,因为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现在的面积就是原来的3/2×3/2=9/4。学生探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继续解决问题:如果将长方形的长增加1/2,宽减少1/2,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原来面积的几分之几?如果将长方形的长增加1/2,要使面积不变,宽应该怎样变化?随着探究问题不断的深入,学生的探究热情也高涨,思维越来越开阔。
四、借助直观。忌过度抽象
运用直观与动手操作结合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难学”为“易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例如:把一个长2米的圆柱体木料沿横截面切成相等的三段后,表面积一共增加了24平方分米,求圆柱的体积。乍一看题,学生无从下手,情绪低落。我提示学生画图,学生画着,讨论着,思考着,似乎明白了什么,但还是有些茫然。我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一支粉笔,将它沿横截面截成了三段,让学生观察,学生茅塞顿开:增加的面积就是4个横截面的面积。
知识的获得来自思维,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