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低年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陈金香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82-001
怎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呢?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口语交际训练点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雨后》,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除了兄妹俩,还有哪些孩子玩得很快乐,他们是怎么玩的?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利用空白,创造“说”
学生是创造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陛地、完满地发展。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道: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象小羊的结局。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二、创设交际情境,在美的氛围中交流
1.实物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真实、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教学《爱吃的水果》(苏教版小语第四册),可以让喜爱同一种水果的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共同观察、品尝水果,共同讨论,互相补充,把这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说完整,再讲给大家听,看看谁介绍的水果惹人喜爱。这样的实物情境,让学生有话说、说得全面,而不凭空想象,不知所云。
2.电教创设情境
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如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体现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如教学《找春天》(苏教版小第四册),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清澈的河水、抽芽的柳枝、嫩绿的小草、鲜艳的野花,勾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3.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教学《找春天》一课,上课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色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