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一缕阳光
作者: 李国冈摘 要:鼓励和赞扬是小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异想天开”。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06-001
一切科学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无疑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凭借想象,他们可以上天人海,穿越时空,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着无拘无束、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不过,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没有把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终究是要被埋没的。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走进自然,丰富想象
生活是想象的基础,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是影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的生活越丰富,接受到的各种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课外生活却非常单调。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视、电脑和家庭作业所占据,缺少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对他们来说简直成为了一种奢望。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拓宽知识面,让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奇特景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解放孩子们的眼睛,使他们有机会亲自观察日月星辰、蓝天白云、风雨雷电甚至庄稼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自然现象,从而为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条件。
二、营造氛围,激发想象
所谓氛围,就是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相关情境。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放音乐、做游戏或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多媒体这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够营造由形象、色彩、声音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作者以墙外的“一枝红杏”令我们想到了主人园中那生机勃勃的春色。这个地方便成为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学生理解诗意之后,我问:“除了墙外的一枝红杏,主人的院子里还会有些什么呢?”然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有的学生说:“主人门前的空地上到处是嫩绿的小草,零星点缀着各种野花,有红的,黄的,白的……;”还有的说:“主人家院子里的柳树发芽了,在微风吹拂下,摆动着柔软的身姿。桃花开了,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真是春色满园,美不胜收啊!”借助插图,学生打开了想象之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词句,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把利剑。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在介绍大娘给志愿军送打糕的情形时有这样一句话:“你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我让学生先找出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做好标记。再通过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根据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战场,亲身感受到了大娘在送打糕时所面l临的危险处境,从而真正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那种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从词句人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指导背诵,发挥想象
指导学生背诵时,要从课文内容出发,抓住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从机械记忆中得到解放,爱上背诵。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这样描写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为了提高学生背诵效果,在学生熟读课文和了解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从而进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境界,仿佛在跟随作者一起游览、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画面或入情入境的范读,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感,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情景之中。
六、练习写作,促进想象
巧妙地利用课文进行想象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单元习作的同时,努力开发课本中的丰富资源,抓住契机,精心设计,进行大量的假写、续写和看图作文等写作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写作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下面我删繁就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一谈假写。课文结尾写到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时“嘴上带着微笑”,我发现此处是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课文阅读完毕,我立刻指导学生以《小女孩的微笑》为题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们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惨遭遇,结合自身体验,展开反向思维,从而想到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时幸福快乐的时光。
鼓励和赞扬是小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异想天开”。要让他们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千万不要把孩子们美好的想象扼杀在摇篮之中。作为教师,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永远是我们的责任与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