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改革体系下文秘专业的案例教学

作者: 马 云

摘 要:案例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思想;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27-001

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在授课中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谈,在知识点的选取上从“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新颖生动的真实事例——案例组成教学内容,构建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案例教学至少在以下三方面顺应了新课程的要求。

一、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思想的提高,案例教学激活了教学思想

面对新的教育目的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该研究和探讨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封闭式、“填鸭式”、沉闷、呆板、枯燥的教学思维方式不同,案例教学以人为本,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期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求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对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重新审视,是对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性回归,是对以学生为教学本位思维意识的重新构建,它带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具体内容的创新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教、怎么教的问题。

二、新课程重视资源开发,案例教学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目前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往往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型课,轻智能型课;课程结构讲究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内容重复多,灵活性差,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对秘书职业的需要。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大量活生生的具体案例的基础上的,没有案例资源,就没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案例资源在案例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案例资源作为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案例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案例资源的开发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与实践链接,注重实践和实际,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讲授《应用写作》的《新闻》一节中,教师应用就地取材的具体新鲜的新闻案例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这些生活化、本土化、时代化的新闻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亲和力强,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开发、运用案例资源,不论是教师在搜集、处理甚至编写、运用案例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学生以案例为载体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教学促进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

案例教学使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和难度系数加大,对教师的备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案例的选编、应用、评价等活动奠定了文化物质基础。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师备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备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资源,备案例资源的搜集、选择、处理,甚至编写、运用,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控制和驾驭。

为了加强案例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案例资源不仅要求典型性,还要求生活化、本土化、时代化。

2.教学促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由于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大,教师控制课堂的压力增大,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性。

因此,案例教学会促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中师生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生成性资源可能稍纵即逝,教师对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及时把握,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呈现案例的时间。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讲授新课、或复习课、或活动课、或社会实践等不同的课型或时段呈现案例。什么时间呈现案例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认识,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水平和艺术风格,决定于教师的素质。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部分。

3.教学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增强

案例教学的灵活性、挑战性决定了教师处于不断变化的多样性社会和课堂环境中,学生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体验教学的新鲜感和多样化,教师参与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多。因此,案例教学会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增强。

如在《公共关系》案例的选编中,要选择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特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案例,如活动策划、广告效益、自我推销等等,通过案例渗透,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在《文书与档案》案例的选编中,要突出以人文本的特点。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重视练习,把文书处理和档案收集有机结合,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本科的教学生活化,有针对性。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站立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做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以这样在“舞台”和“校场”中的换位,成为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生动活泼地主演出课程改革话剧的编导者和教练员。这样,与课程改革是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李亦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介绍,北京师范大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