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研究
作者: 王丛贤摘 要:高职体育教育新体系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格、人品,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程;专业课程;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43-001
体育教育与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社会主义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
第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所有专业所涵盖的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职学生,就要严格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高职课程目标。体育是教育的载体,随着学校体育的迅速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已飞跃发展成为全球性教育指导思想。但是,高职体育仍存在着薄弱环节,仍存在着一系列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方面,形成只重智育轻视和忽视体育的现象,不能适应高职生学习和工作,他们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第二,体育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任务是为专业课程建设服务,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在高职体育教育和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使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为走入社会、走向一线工作岗位作好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使其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投入到工作中。尤其现在的拓展体育运动,如背摔这一运动,能很好地锻炼参与者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负责的态度,以及信任他人、信任团队的优秀品质。高职学生体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工作,如土木系的学生,他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测量实习,不管测量地点是在平地还是山上,都必须先把沉重的测量仪器背到指定地点,这首先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在多种不可预料的恶劣环境下,更需要良好的体质和意志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他各系学生同样也要有好的身体才能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
第三,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终身体育方面发展的转变,达到以学生为本的重健身、淡化竞技,提倡竞争意识的新内容和新体系,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使之更接近社会发展。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合各校不同专业特点各异的健身文化和教育方式至关重要。一年级应以普修课为主,打好基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规定学时的教学能够掌握至少两门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用得上。
第四,结合各专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高科技手段,如计算机专业,可鼓励学生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技术(如创建校园健康网站、幻灯、课件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常识和健身方法。
总之,高职体育教育新体系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格、人品,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教改,使高职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群体协同合作精神和独立生存能力,及优良的身体心理素质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