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 王桂林摘 要:“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合作式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要求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式学习应用于思想品德课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合作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46-001
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上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一、合作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有:
1.合作者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
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组内异质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为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2.合作者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作学习中将专题任务分给每个合作成员,完成后再汇总向全班汇报。这类有分有合的做法保证了全体学生共享资源,积极投入。
3.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合作的每个个体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最后小组中每个人的积分加在一起,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二、合作式学习的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对于班级教学而言,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最佳形式。然而,在合作式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大量虚假而热闹的合作形式占据了课堂教学,导致了合作学习形式化、低效化。
1.合作的内容无价值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学习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于是动辄就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师认为只要让几个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了,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或学生的独立学习就能获得的一般知识技能,偏偏要学生花时间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2.合作者之间缺乏互补,责任不明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小组争论不休,有的小组低头无语。这说明是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导致的,没有根据学生实际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教师请各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时,有的小组你推我让,还有的小组同学站起来只谈自己的观点。这样合作结果显然是因为没有明确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任务,没有形成合作者的共识。
3.没有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刚启动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烈的合作愿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这是由于一些成员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有些学生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竞争时,小组各成员间缺乏群体精神,各行其是。
4.教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局外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提出分组要求和任务,然后便在在讲台上等待结果,也有教师在小组之间巡回观看却一言不发。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等进行评价。
三、合作式学习的课堂组织策略
1.启动技术
首先要建立结构合理、互补型的合作小组。课堂上短时间的讨论,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更方便;课堂正反方大辩论,可将班级分为两大组,若是开展周期较长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使小组内部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见解,则可以采取异质分组。其次,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实际、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从情感上能激发兴趣,从智力上富有挑战性,从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
2.过程技术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合作者的合作技能。在合作中,首先要明确规则和角色。比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分别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他人倾听,然后再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在全班展示时应采用“本组成员认为……”表达观点。组织分工或任务分工都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各类角色要轮换担任。其次,合作者要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以及如何获得所需的信息等。
3.结束技术
合作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发动学生开展具体化的自评、他评和互评。主要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评价自己对小组做出的贡献,并反思合作过程的得与失。教师要更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做总结。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评价,也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不仅要对合作结果评价,也要对合作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4.教师的角色作用
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教师可以是领导者、协调员,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可以是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保持对每位学生的理解,并恰当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教师要提醒学生相互尊重,引导他们倾听、欣赏每个同学,认识到每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权利,也有倾听的义务。合作的技能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完善,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