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作者: 李世兴

摘 要: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浅谈; 构建; 和谐; 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69-001

和谐班集体的形成,需要每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许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不断思考、感悟、实践和反思,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谈几点举措:

一、业精为师、德高为范,率先垂范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前提条件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自身的良好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一个班主任要树立威信,在律人的同时必须先律己,德高为范。

为此,我总是用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去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明理、知事、动情、养成”的教育目的。在树立自身形象和对学生的影响上,做到事无巨细,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班主任的率先垂范,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和谐的制度文化是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的有力保障

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利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班集体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1.班规大家定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场所。班级纪律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现:有些班级尽管有严明、详尽的班纪班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班主任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性差,强制性地执行一个人说了算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就过分地受压抑、受束缚,内在潜能久埋深处,没有施展才干的舞台。而且部分同学会因此产生敌对情绪,蓄意破坏班纪班规,从而使得规章制度失去原有的功效,变成了一纸空文。

可见在制定规章时应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无论接手哪一届学生,开学之始,我会首先组织学生逐条逐句地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在熟悉条款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结合本班实际,分组讨论并起草《 班级公约》,经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在这过程中,同学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作为一班之主的我在一旁既不是发号施令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认真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易接受和认可,操作性也更强。

2.班干部自己选

如果把班集体看作一个大圆的话,那么班主任作为圆心,他的周围一定要有一个小的同心圆,也就是说要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而组建一支威信高、办事效率佳的班干部队伍对构建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前,我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班干部任免,结果发现:这群没有群众基础的班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容易受到抵触和抗拒。这几年,我尝试着“班干部竞选制”。通过同学推荐或自荐的方式选举一批思想好、行为正、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管理体制,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可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班级大家管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我还在班内推行了《值日班长轮流制》,让同学按座次轮流做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制既服务了同学,又实现了自我教育。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在自我管理中找到了健康的表现场所和形式。这种对班集体产生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是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的有力保障。

三、知情察意,用情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知情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有的热情开放,有的沉默寡言,有的遇事开朗,有的则顾虑重重。面对个性迥异的一群孩子,班主任要学会知情察意。知情才能知心,只有详知内情,才能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向往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只有架筑好感情的桥梁,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才会转化成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觉的行动。

加强沟通,在交流中分享欢乐,在沟通中增进和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了解学生是掌握学生的一把钥匙”。在平时,我做到每天和每一位同学至少有一次交流,如果时间有限,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好。在与学生交流时我做到用心、用情,真心诚意,耐心开导,以沟通求信任;放下架子,服务学生,以沟通求融洽;消除误解,增强了解,以沟通求理解。

四、发挥合力作用,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个积极和谐的育人环境,不是单靠教师或学校就能形成,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合力作用。努力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建立“统一战线”,团结起来共同教育学生,为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家长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协助力量,我在家长中倡导少看一次电视,少打一次麻将,把时间空出来多和孩子沟通,陪孩子一起经历学习的苦与乐,帮助其成长进步。我经常和家长联系,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讲一些平时在书上、网上看到的教育孩子的好文章、好经验,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家长一些合理建议。我还分批分期召开一些小范围的家长会,把一些情况基本相似的孩子的家长请到一起,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认为这种家长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坚持“四不”原则,即:不向家长告状;不因学生的问题而埋怨、指责家长;不以任何方式挑起孩子与家长的不和;不将自己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每次家长会时,我都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有极微小的进步,也想方设法让家长相信,他们的孩子能学好、会进步。即使有时家长对我不热情、不理解,我仍会以一片真情去与他们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我班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甚至家长与家长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当然,如何真正形成和谐班集体,有许多方法值得我去深入探讨、学习和实践。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将更加不断思考、感悟、实践和反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