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
作者: 秦玉文摘要:阅读是快乐的,阅读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阅读问题,从课内抓起,从兴趣抓起,让课堂美点流动,使学生真情涌动,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应该是提高阅读质量的良策。
关键词:适应新课标;阅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71-001
阅读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增设了大量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外名篇。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必须借助课内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交给他们开启智慧的钥匙。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培养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可以说自识字之后便有了。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越来越浓厚,有的越来越淡薄;有的趋于媚俗,有的追求典雅。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在于培养兴趣的方向。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呢?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说:“读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课标》总目标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意敏感区。每个读者只有在阅读那些与自己情感经历、生活体验较为切近的作品时才会最大限度地投入并获益。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但阅读能使你接触自己以外几百甚至几千个人的人生,能和古圣先贤对话,没有时空的限制。阅读当中你能发现人生的花絮、山川、道路和旅程,阅读当中有日月星辰,有喜怒哀乐,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想的思维征帆,有无边无际的诗样的风。当学生这样读并且这样想的时候,这样的“喜悦”,一定能使他对阅读油然而生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怎样的“喜悦”,都必须付出努力——在阅读时要展开联想、想象和思考。曾经有一位百万富翁与一位贫困书生打赌,说如果贫困书生能闭门读书15年,他将赠送150万美元。书生做到了,但书生最终竟然放弃了这笔巨额馈赠,因为他拥有了更多无法用钱来衡量的财富。可以说,与书为友的人是坚强的,因为他能自在地品味,汲取古人类的精神遗产,运用自如,成为“心灵的巨富”。
二、让学生真情涌动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语文学科特有的情感还需要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由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课文的字里行间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蕴,乃至整个心灵。那么,我们读每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品味重点词句,使读者和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是一篇文质优美的好作品,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幼儿,英勇无畏地和猎狗搏斗,以母爱的深情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让学生强烈地受到心灵的震撼,悟出文章的真情。在教学时抓住重点,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深化主题,加强感染。
三、让课堂美点流动
语文老师是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引导者,也是探究其中美的活动的启发者。语文教师应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课外阅读方法,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在阅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塑造完美的人格。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涵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课标》提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斟酌每一篇课文潜在的美,引导学生去品味。或诵读、或研究、或涵咏、或辩论、或演讲……学生沐浴在美的春光中,情感在潜移默化,道德在逐步提升,知识在日渐增长。语文课堂的美还在于师生对美的创造与展示。教师范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读出“酸甜苦辣”之味,读出“喜怒哀乐”之情。将文字信息化为有声有情的鲜活的场景语言,如仿写《陋室铭》、战争遐想等等,以此体会创造的乐趣,领悟创新的真谛。语文课堂在美读、美演、美写、美说中“活”起来了,学生在语文课中“陶醉”了。语文课便也魅力四射!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质量便在美的熏陶中得到了提高了。
总之,语文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教常新的课题。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尤其在开展课外阅读课题实验中我们要倡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倡导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坚持课外阅读从课内抓起,从兴趣抓起,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真情涌动,让课堂美点流动,从而增加学生阅读或课外阅读的多样性效果和延伸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