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作者: 徐洪芬

摘 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关键词:情境; 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72-001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好奇心

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对学生来说看得见,摸得着,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上函数《“实践与探索”问题三》时,我应用了学生们熟悉的鞋的尺码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在生活中表示鞋的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厘米”为单位,另一种是以“码”为单位。小芳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来帮帮她好吗?(展示课件):妈妈准备为小芳买双新鞋,但要求她算出自己鞋的码数。小芳量了姐姐35码的鞋长22.5cm,妈妈36码的鞋长23cm,爸爸41码的鞋长25.5cm,哥哥38码的鞋长24cm,那么自己26cm长的鞋该是几码呢?

问题很快被解决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怎么算的呢?于是同学们又重新去审视那些数据,想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想知道解决类似题目的方法,老师接着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了由这些数据可得到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

二、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究”

“质疑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特殊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探索中遇到障碍,形成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立即可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是探索的起点。

三、创设仿真情境,在学生乐于参与中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例如在讲《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应聘”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一个应聘者来解决问题。

(展示动画):

经理: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

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

然后出示该公司全体9名员工的工资表(如表1):

接下来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请同学们讨论问题:如果你是应聘者,谁说的话对你最有参考价值,请说明理由。

对于这个话题,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在争议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感知这3个数据代表的意义,我们发现光从平均数来考虑问题似乎不够全面,在这里学生自然地产生了探求新知的需要,同时,问题的开放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单一思维”变为“多向拓展”。

四、创设纠错情境,在学生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解答,作为教师,就应该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的有效转化,挖掘错误的有利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借“错”发挥,创设纠错情境,让学生在别人或自己的错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上《锐角三角函数》时,学生对四个三角函数的概念不清,在学完概念后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自己根据概念解答:

1.如图1,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3,b=4,求∠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2.如图2,在RT△CEF中,∠E=90°,CE=8,CF=10,求∠F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3.如图3,在RT△DEF中,∠F=90°,ED=4,DF=2,求∠E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在解第一题时,我请了三个学生(三个层次的)上黑板做。

当3个学生在上面做时,我听到下面学生在窃窃私语,说明下面有部分学生已发现了上面学生的错误。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一时机,创设了一个纠错的情境,让学生们来找出黑板上的错误,看谁找的多。这样的纠错比赛,增强了改错的趣味性。

五、创设实验情境,在有意参与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概括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生一般都爱探索、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所以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也可以自制学具,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上《图形的平移》时,我自制了学具:

(活动):每排8名学生,每名学生拿到一张如上的纸片,纸片上左下角各有数字(1—8)拿到方格纸上的数字是几,就将小船图形向右边整体移动几格。教师把每组学生画好的纸片按顺序订好,在实物投影仪下快速翻动,学生就会发现:小船在“动”。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1.我们是如何制作小船移动的动画的?2.引导学生归纳平移的主要特征。3.欣赏生活中平移运动的现象,举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平移现象的例子。4.总结平移中的不变因素。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真正地参与了学习活动,与课堂直接讲解学习内容相比,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实验情境下的教学,学生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72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