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小说对明清社会现实的反映
作者: 王淑玲摘 要:才子佳人小说即以才子佳人为男女主人公,以双方酬诗唱和、互相爱慕为主线,描写上层社会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者从题材上继承和发展了此前才子佳人小说恋爱的主题,并通过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歌颂了作者理想的社会形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 社会现实; 理想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62-001
才子佳人小说即以才子佳人为男女主人公,以双方酬诗唱和、互相爱慕为主线,描写上层社会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者从题材上继承和发展了此前才子佳人小说恋爱的主题,并一改过去一见倾心的恋爱形式为男女主人公在志趣、情感一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追求、历经磨难结合在一起,通过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歌颂了作者理想的社会形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
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他们的爱情无一例外的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磨难,正如曹雪芹所说的那样“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但我们统观此类小说,这里的“小人”范围较广,上自朝廷官吏,如《玉娇梨》中的杨御史、《定情人》的屠驸马;中有地方官员,如《赛红丝》中的袁通判;下有地方的豪强恶霸,如《飞花咏》中的盗贼宋脱天等等。通过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及封建官场的复杂斗争。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皇权削弱,朝廷中宦官与朝官的斗争,朝官之间的忠奸派系的斗争都十分尖锐。从小说描写的婚姻斗争来看,它们往往同忠与奸、正与邪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玉娇梨》中的白太玄之所以不愿与杨御史结亲,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政治品质的不同,而杨御史求亲未允,于是公报私仇,奏请皇上派白太玄去漠北迎请上皇,以图陷害,打击异己。同样的原因,《玉支玑小传》中的管灰因不愿将女儿嫁到吏部卜尚书家而被调往京城,继而又被派往海外。《定情人》中屠驸马想招赘双星为婿,一方面是由于其人物秀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拉拢双星,增加自己的实力,被拒绝后,便勃然大怒,奏请皇上派双星去海外封王,并公然声称“他也不晓得宦途险隘,且叫他小挫一番,再不知就我,看他有甚本事做官”。再有如《飞花咏》中凤仪被贬,《赛红丝》中贺知府被下调等也都是由于忠奸不同道、正邪不同门。从这些小说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阁中”正被奸党控制,派白太玄、管灰、双星出苦差,在杨御史、卜尚书、屠驸马是为了儿子娶亲、女儿择婿的便利,在“阁中”则是借机排斥、打击异己,权势成了假公济私,公泄私愤的工具,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官场中派系斗争的状况。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者不仅揭示了高级官僚之间的联朋结党,互相排斥,同时也反映了地方官吏为非作歹、助纣为虐的社会现实。各级地方官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一官半职,或者欲得升迁,总是千方百计地结交朝廷要员,他们趋炎附势,为达到自己的一己私利,毫无品行可言,只要能弄到钱财,或是能媚取上官,就不顾他人死活。《赛红丝》中的袁通判是“因堂上缺官,费了千金,谋署堂印,思量一本十利。今听见强盗窝家,必定有些油水。”于是对秀才宋古玉不进行任何审问、调查就严刑逼供。《玉支玑小传》中李知县为了巴结、讨好吏部尚书的儿子,曲从奸意,强断长孙肖作为聘礼送给管小姐的玉支玑是盗取县库中的公物。《画图缘》中已故京兆之子柳路遭人诬告,“县官准状时,知柳京兆已死,柳公子年幼不敢见官,自然要通贿赂,故出牌急拿人。”而当得知捉到的是“奉诏至广”、“职受监军”的花天荷时,“不敢怠慢”,“忙立起来施礼逊坐”,并将捉拿柳路的牌票消了,足见其见风使舵之快。
明朝末年,不仅封建官场漆黑一团,整个社会都暗无天日,贪官污吏、豪强势要、纨绔子弟们为非作歹的无数事实使人们感到随时都可能遭受飞来横祸。《两交婚小传》中甘颐蒙辛祭酒许婚后,十分欣喜,但到后来,正如黎青所预料的一样,发生了暴将军凭借威势强娶辛小姐、甘颐高中后又因拒绝暴家之婚而被入狱等事。《飞花咏》中的无赖宋脱天想娶佳人容姑为妻,又知自己无才无貌,便生歹意,想到“软做不如硬做,明做不如暗做”,于是乘晚上看戏之机,放把火,发声喊,把容姑抢走,藏于芦荡深处。《赛红丝》中的常莪草与白孝立合谋拨乱裴、宋两家婚姻,上书礼部诬宋、裴两家“父母纵容儿女,杂坐咏诗,勾挑聘定,有伤风化名教”。这些人凭借权势、暴力为所欲为,还有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为之出谋划策,奔走效力。《平山冷燕》中的山人宋信、《玉支玑小传》中的秀才强之良、《定情人》中的帮闲袁空、《两交婚》中的江邦等,他们为了讨好主子不惜一切代价,破坏才子佳人们的幸福。
由此可见,才子佳人们的结合都是好事多磨,少有一帆风顺的,而造成其悲欢离合的诸多磨难大多是由于社会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上邪恶势力的破坏,其中不仅包括帮闲篾片、泼皮无赖、无行文人、纨绔子弟,更离不开官府衙门、豪强势要,足见当时“小人”势力之广,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玉娇梨[M].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春风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