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 魏亚梅摘 要:作者此篇论文是在参加了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林立教授关于教学目标设定讲座后的感想。
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37-001
林教授所倡导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校“生态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无论是目标的设计还是之后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活动设计都必须遵循学生中心原则。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学生中心原则(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目标、真实学习机制、真实学习动机、真实学习兴趣、真实学习困难等出发,设计和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学生中心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时都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中小学生获得英语运用能力为中心。
林教授在讲解目标设计时用ABCD四个字母一语道破天机。其中A指代行为主体Audience,针对students’ needs and levels;B指代行为内容Behavior,是针对students’ action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是通过诸如写出、说出、陈述、鉴别、判断、计算等词来表述的;C指的是行为条件Condition,侧重课堂上的活动activities;而D则指的是行为标准Degree,最终是为realistic goals 服务的。换句话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UNDER WHAT CONDITIONS who will do what to what degree,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将ABCD囊括其中。
在书写教学目标方面,林教授建议我们尽量使用诸如say, spell, analyse 等之类的Behavior Verbs(这类词较多,附于后),而避免使用grasp, understand, develop, enjoy, improve, remember, review, train, master之类的Mental Verbs, 因为这些词too general to be qualified as measures in objectives,因此我们在书写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时刻牢记ABCD四个因素。以下试举几例来加以说明:
一篇介绍FESTIVALS AND CUSTOMS的文章,过去我们可能习惯在书写教学目标时使用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ustoms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从ABCD看,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缺少了ACD三个元素,经修正我们可重新书写为After the functional practice (C), the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say (B) fluently (D), the names of some important festivals in English, and say what people often do on these holidays. 前后对比我们能明显地看出修正后的教学目标更加饱满。再比如又一篇介绍New Zealand的文章,传统的教学目标Let students know something about New Zealand,ABCD四个元素全部缺乏,其是教师让学生了解新西兰的情况,可谓本末倒置,考虑ABCD四个元素,我们可更改为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C), most(D)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list in written form (B), places of interest in New Zealand. 最后再以一科学小品文的泛读理解为例,曾经的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science writing and know about scientists and their work教学目标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并没有体现学生中心原则,ABCD的元素一个都没有体现出来。再比较Through reading and explanation(C), students(A) will be able to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assage (B), orally (C), from memory (C) 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囊括了ABCD四元素,而且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要求制定得很明确。
目标设计之后当然需要通过合适的活动来实现,要不然再好的目标设计也是徒劳。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三个原则:1服务于教学目标;2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3适合学生水平。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参里都设计有各种活动,但我们决不能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水平进行适当选择。对此,林教授精辟地用“新SARS”理论来阐述: S=Select就是说我们课堂上所安排的活动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水平在教材和教参的现成活动中进行适当选择,以选出最合适的;A=Adapt就是说对教材和教参中出现的不很合适的活动设计进行改编,以期达到最为理想的活动安排;R=Reject我们常说“众口难调”,教材和各种参考书中列出的活动设计肯定是丰富多彩,但并不一定符合所有学生的水平,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地删除那些不合适的活动安排; S=Supplement再强的能人专家学者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补充一些教材和参考书中没有提及的活动安排,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算新颖,但其归纳总结却很独到。
一周的学习,让我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专家们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以最大规模地传播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