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作者: 高春江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和实施江苏“教育新政”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项根本措施。在数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39-001
近年来,广大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引入要简洁,在情境中揭示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学习目标。如“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偶然间发现朋友家的地砖上竟然反映着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对应关系来创设情境,再采用挂图加以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不等式组解集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相对行走来体会1
二、感受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中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
如在镇优质课评选活动李老师执教的内容中有一个探索《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问题,他向学生出示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板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才能使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尽可能大呢?”
这个问题对单个学生而言是较难独立完成的,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问题一提出便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李老师首先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让他们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演算,经过10分钟后,李老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他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个人的看法,再后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在李老师引导下在同伴们的合作下此题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答。
三、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只能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明了。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1.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知识,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
如:学习了“二次函数顶点式解析式”后,学生容易把y=a(x+h)2+k中k的值理解成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确y=a(x+h)2+k中的k与 y=ax2+bx+c中的c它们的意义不同,接着进行强化练习。求出下列函数的顶点坐标以及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
(1)y=-2(x+5)2+4
(2)y=2x2-5x+4
如此对比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区分两种解析式不同作用,差错率大大降低。
2.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设计分层练习
如: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讲完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公式中所出现的数字特征及所得的结果之后,笔者出示题组让学生完成:
(1)(x+y)(x-y),(a+b)(a-b),(m+n)(m-n),(c+d)(c-d)。(口答)
(2)(-x+y)(-x-y),(-a+b)(-a-b),(-a+1)(-a-1),(c-d)(-c-d)。(口答)
(3)(3n+2m)(3n-2m),(-3m+1)(-3m-1),(xy+2)(xy-2),(3ab+1)(3ab-1)。
(4)(m2-n2)(m2+n2),(x2+1)(x2-1),(12a2b+3c)(12a2b-3c)。
(5)(a+b)(a-b)(a2+b2),(x+1)(x-1)(x2+1),(-2x+3y)(-3y-2x)(4x2+9y2)。
这些题组无论在难度上还是模式上,都有所提高、有所深化,一组一个“台阶”,使学生每完成一组题后,都能有所提高,做到“更上一层楼”。
3.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有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中学习差异现象,特别是对中、差生的关注,对他们的评价更要把握尺度,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恰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完全持否定态度,要讲究方法方式,注意语言语气的选择,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评价的方式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采用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但要注意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带有攻击性、贬低的语气,最好谈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懂得帮助人、尊重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发扬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6日
[2]扬州教育, 2009年12月
[3]扬州教育,2010年2月
[4]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