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成 演绎精彩
作者: 冯巧南摘 要:数学的育人价值到底在哪里?是单位时间里习得知识的多少吗?显然不是,用教学时间的有限追求所学知识的无限不是聪明人所为。我们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那些对学生后续乃至终生发展起作用的东西,这些东西里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合作精神,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93-001
下面是本学期我执教的一节教研课的磨课过程,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以小数”。
案例
[第一次教学]
在第一轮备课时我进行了以下一番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要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吗?这可是本课的重难点哪!鉴于这样的思考,我决定在教学例题前先进行一番铺垫:做几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复习一下商不变的规律并进行类似于6.5÷1.3=() ÷13这样的填空练习,再由此引出除数是小数的例题计算……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很顺利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面对着这个“有效”的教学效果,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抛给我这样的问题:教学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学生在学习中参与了多少?体验了多少?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又是怎样的数学学习呢?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进行了第二轮的备课。
[第二次教学]
出示以上例题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98÷4.2来解决问题。
师提问:这道算式与我们前阵子所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前一阵子接触的除法算式除数都是整数,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师:你真是个学习上的有心人!的确是这样,这道题的除数有了变化,是一个小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面对这个情况,我决定采用集体讨论并交流的形式继续这个问题的探讨,以达到相互启发的教学目的。一阵热烈的讨论过后,我先请了一位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学生来发表他的意见,全班同学在这儿需要有个明确的方向引领,事实上他也确实启发了大家关于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考。)
生1:可以把小数变成整数。
(生1的话音刚落,有好几个活跃分子马上这样那样地嚷开来……我按捺住他们,面向一张犹豫着的面孔,用鼓励的眼神“发问”。)
生2:可以将4.2转化成42,7.98转化成798……
(还未说完,早有同学接过话来。)
生3:错啦!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才会不变。7.98乘100得到798,4.2乘100应该等于420。
(这个答案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可,我即时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很好,根据商不变的规律,798÷420与7.98÷4.2的商是相等的,算出的798÷420的结果就是7.98÷4.2的结果。)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我是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了10倍,得到79.8÷42。
师:哦?你们觉得呢?
(一阵思考之后,有学生顿悟过来,兴奋地举起手。)
生5:如果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得到798÷420,除数420是一个三位数;如果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得到79.8÷42,除数42是一个两位数。除以数目小一些的两位数当然要容易些。
生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根据除数来定。
生7:只要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了。
师:“只要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方便我们的计算了。”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样的算法。
(生独立计算并总结交流出除数是小数的一般算法)
反思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自己获取的,教师绝不搭桥铺路。第一次教学中看似对学生有帮助的“铺垫”,其实在无形之中阻碍了学生对新知的求索和体验,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获取。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是教师为他们预设的认知成果,丧失的是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思考和体验。干吗花那么长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呢!是的,一切知识皆可告诉,但与真实的学习过程盘根错节结合在一起不可剥离的那些东西,能告诉吗?可以推想,若干年以后,显性的知识可能会忘记,而深入骨髓的那些隐性的东西,却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第二次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成分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明显增多了,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努力创造出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尝试解决,其中有解决方法的真伪碰撞、优劣对话,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一个深刻的体验过程。他们从课堂中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2.激活生成,演绎精彩。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何谓有效生成,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推动的作用,是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是一种动态的生成,体现了学生的活力,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后,形成的有效的理解和感悟,巧妙地处理这些信息正是一节课的“课眼”。在第二次教学过程的交流探讨中,学生的认识有深有浅,感悟也有多有少,客观存在的学情差异就成为了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本人着眼于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对话愿望,尊重他们对书本知识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宽容学生稚嫩的想法,鼓励他们的交流争论,在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生出更多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为课堂服务,生出课堂的精彩,更生出未来的精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9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