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作者: 黄 梅 郑 静

摘 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由此可见,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能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写字训练;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01-001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谈到教学时也说道:“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实现一个转变,把“要学生写好字”转变成“学生要写好字”。学生的兴趣浓厚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呢?我想,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乐于写字,个个争当小书法家。

一、灵活运用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与整合。所以教师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时应将它们进行综合考虑,从字的特点出发,进行剖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汉字中有很多是象形字,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进行教学。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结合这些实物或者图片,对所要学习的字进行剖析,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做到省时高效。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形近字,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把两个或几个字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步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为区分字义而打下基础。在运用对比法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学生喜爱的顺口溜来增加记忆。例如:“日月明、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天气晴、河水清,草青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改变了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恰当树立榜样,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历代书法家都是一些治学严谨、情操高尚的人,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就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最生动的教材。学生可以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中学到对书法的痴迷;从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从岳飞的沙土练字中学到自强不息等。

作为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都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写出十分漂亮的字时,学生会赞不绝口;而当你写的字龙飞凤舞,如同梵文时,学生的字也一定是信手涂鸦,胡写乱画。

把学生中写得好的字、好的作品向同学展示,让他们去欣赏、去学习。这些耳濡目染会让学生感受到字的美丽,对写字充满热情。

三、利用音乐熏陶,增强学生写字的兴趣

写字是一项高雅的活动,写字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为了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我们可打破“一心不能二用”的传统观念,根据书写心理的特点,在学生写字时播放《渔舟唱晚》《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古筝演奏曲,让学生怀着舒畅平和的心情,在幽雅安静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开始写字。

四、严格控制时间,保证学生写字的兴趣

写字不是简单机械地抄写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繁重的脑力劳动。在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字的大小、笔画的长短、位置的安顿,还要考虑到整排、整页的整体布局。“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写字不要求写多,重在正确、入体。所以在作业的设置上,要力求“少而精”“活而实”。小学生年龄小、耐久力差,写字时我们必须控制好时间。低年级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中年级一般20分钟左右,高年级也不要超过半小时。时间过长了,学生容易疲劳,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适当安排好一天中写字的时间,天天练,时时抓,分分争,秒秒夺。并且要尽量将作业时间安排在课内进行,老师在场,当面指导。另外要注意的是,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适量,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练字的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共同高度重视,并将之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要把写字当作自己的职责,把写字当作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把写字当作培养学生的韧性和耐性的手段,把写字当作教学生做人,使写一手好字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追求,使写字、修身与巩固生字融为一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