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叶春霞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语感; 培养; 品析; 交际;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02-001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两位专家的话不仅说明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指出了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在训练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文章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利用电教媒体,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庐山那缥缈、捉摸不定、变幻万千的云雾。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关键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真切感受庐山的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

二、在启发想象中诱发语感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我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的感悟来体验诗文,如“透明”“清凌凌”“穿梭”“歌唱”“眨眼”等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适当地表演,加深对“为什么想变”的情感体验。同时,抓住第五节诗的省略号展开联想,想想还会有谁来,他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些什么?诗歌篇幅是有限的,给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空间应是无限的。让学生用诗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自己想像……在这个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的闪光点。

三、在词句品析中训练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和揣摩。通过比较,发现用词的妙处,细细欣赏,反复琢磨,达到“意”会,语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让他们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抓住这些词句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又如《世界多美呀》一文中写到:“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其中“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可以看出颜色的美,这些词语十分逼真地描绘了世界的美。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进行反复地朗读,对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作细细品味。

四、在口语交际中强化语感

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通过各种渠道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除了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之外,还要创设多种情境强化学生语感训练,为学生搭建锻炼展示的舞台,把学生从各种时间、空间中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譬如低年级《爱吃的水果》一课,创设带学生去“水果王国”里走一走、看一看的情境,屏幕画面上连续出现张着笑脸的苹果、踩着滑板的香蕉、闪着银光的葡萄、咧着嘴的西瓜……师述:“小朋友们,这么多水果,快选出你们最爱吃的一种,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不说吗?

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深切。”文学来源于生活,敏锐的语感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会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年级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事件内容的描述。中高年级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例如: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前,我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让同学们对蚂蚁这种昆虫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对蚂蚁的敬佩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自觉的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总之,语感能力作为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