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业科教片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陈 和摘 要:农业科教片诞生较早,有着传播生产技术、生财之道,增强城乡之间互动等功能。然而农业节目也存在着科学性太强、形式不够生动、编导对技术认知不深、传播面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农业科教片应从题材选择、节目形式、编导驾驭能力、节目传播面等方面着手解决,使农业科教片更好地为更多农民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教片; 功能; 不足; 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76-001
电视自在中国出现之日起,便被寄予着厚望,承担着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任务。1948年,中国最早的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诞生了;1954年,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科教片——《淡水养鱼》诞生了,这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教片都是农业题材。农业科教片一直都是众多影视节目中的重要形态。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业节目开播以来,农业科教节目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各地也纷纷开办农业电视栏目,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业电视科教片的功能
1.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教片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在农业生产的不同季节为农民提供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央视七套的《科技苑》栏目制作了《红乳葡萄》《防治茄子灰霉病》等大量丰富的科普节目,涵盖不同地域、不同时令的农业生产,受到一致好评。
2.传播生财之道
一档优秀的农业科教节目可以把农业生产中的先进生产模式、致富窍门传递给观众,为农民探寻一些生财之道。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的《山洞里的财富秘密》《让蝴蝶飞着去挣钱》等节目都给了观众很大的启发。
3.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
农业科教片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增强城乡之间在文化、教育、科技、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互动,在很多领域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如:农业科教节目所传递的一些致富信息,会吸引城里的企业或者市民到农村参与投资,既解决了发展的资金来源,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也能惠及到当地农户,一举两得。
二、农业电视科教片的不足
农业科教节目在农村发展中的贡献受到了观众的认可。然而,实践证明,农业科教节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科学性太强
一些农业科教节目在传递农业科普知识时,没有考虑到收视对象的接受能力。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一些太过高深的技术难以接受和消化,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科学性太强的节目对农民而言,毫无意义。
2.形式不够生动
传统的农业科教片往往会像教科书那样向观众灌输农业科技知识,形式简单,索然无味,如果时间较长,观众没有耐性看下去,印象也不够深刻。
3.编导对科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科学技术本身往往比较深奥,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知,编导常常会因经费、精力、时间以及自身的兴趣而没有深入进去,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晦涩难懂。一档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节目又岂能让观众看得明白。
4.传播面狭窄
当前,虽然我国农村地区电视机的普及率很高,但仍有八九千万农民收看不到电视。而且,现在的“村村通”工程只通央视的第一频道,对农的第七频道在很多地区都不通,一些优秀的农业科教节目传递不到农民家中。
三、应对农业科教片不足的几点对策
农业科教片这一电视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观众。目前,农业科教片从制作、传播再到观众的消化吸收一整套程序还不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策略着手解决。
1.选择有效的科普题材
农业电视科教片要根据农民的接受能力,选择贴近农民生产需要的题材,对于尚未成熟和定性的,或过于深奥的内容,应尽量避开。像农业生产中的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及畜禽和水产养殖技术等,与农民的生产息息相关的题材,应当多加报道。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播出的《防控小麦条锈病》《冬治小白虫效果好》等节目都深入浅出,紧扣农业生产的需要。
2.丰富节目的形式
在农业科教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力求把复杂的道理拆解开来,用浅显、通俗、直白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我们的节目在知识中有情趣,在情趣中有科学。在农业科教节目的制作中如果能够巧设故事情节,增加悬念,就会引起大多数农民的兴趣,也符合我国农民爱听故事的习惯,这样就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有助于农民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的《一堂课引发的财富商机》悬念重重,扣人心弦。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转行投资农业的故事,在购种、管理、销售等情节上都设置了悬念,描述栩栩如生。
3.提升编导的驾驭能力
农业科教节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从选定题材到制作播出的整个过程,编导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驾驭能力从何而来,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和对电视元素的合理运用。编导对农业科技的了解虽然不会像农业专家那么深入,但对科技的原理及如何操作应有足够的认识。江苏教育电视台《走进新农村》栏目播出的《一个池塘里的“虾兵蟹将”》,针对虾蟹混养这样一种养殖新方法,从水质、种苗、饲料、疾病防治、收获时间等各环节的关键要点上提出疑问,并给予解决,受到了肯定。编导不仅具备一般的养殖常识,还对虾蟹混养这种新方法有着足够的了解。
4.扩大节目的播出面
首先,各地要尽可能让每一户农民家中至少有一台电视机;其次,尽可能使电视信号覆盖到更多的村落;再则,有条件的地区,创办自己的农业科教节目,帮助农民解决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各地还可以制作农业科普光盘,分发到农户家中。连云港市东海县定期组织农民现场收看优秀的农业科教节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白尚佛.科教片的应载之理,农业影视,总第231期
[]段炼.我国电视科教节目的发展现状与传播对策.科技传播, 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