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潘永康摘要:新课改中要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误区,实施存在困难,这种情况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从明确标准、整合功能、完善内容、改革模式、创新途径几方面来改革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07-01
国家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又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可见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相关师资也比较缺乏。因而,不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陷入了误区,主要误区有: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陷入了困境,面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何种模式进行等等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无法作出明确的回答。为了走出误区,摆脱困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受西方学术界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重将适应和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有的学者还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积极适应、主动发展”作为判断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根据这一标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学习、生活和交往的环境,能主动寻求、探索自我发展途径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目前人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人为地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2)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3)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人格教育;(4)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传授心理知识。上述认识如果不加以澄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在素质教育、新课改中发挥应有作用,依据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目标,可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整合为:(1)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处于良好的态势中,成为一个健全的人。(2)提高学生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消极、被动地解决学生心理中出现的问题,要提高学生心理防御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3)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良好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此次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4)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提高适应能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现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片面化的倾向,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的误区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部分:(1)适应学习。(2)适应生活。(3)适应人际关系。(4)学会做人。(5)发展智能。(6)发展个性。(7)发展社会性。(8)发展创造性。这八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新课改所强调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精神有吻合之处,也是课改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趋势的反映。
四、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目前学校流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对这种将学生看作病人的医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整合,试图探索合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有学者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协调整合模式。该模式以促进学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和发展学生智能、人性、社会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容,通过自我认识—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这个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最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现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人们往往注重形式而未采取具体行动,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陷。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主要应实现三结合: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并实施相互渗透,即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地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高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