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语文岸——浅谈在教学中对“绿色”语文的认识

作者: 徐晓华

摘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漠视语文的心态转变为注视语文,便可释然而笑了。若全社会都“关注”了语文,不仅“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且我们的“绿色语文”更可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春风中长笑!

关键词:浅谈;绿色;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4-01

你关心语文吗?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对语文SAY NO”。

在很多时候,语文是学生比较“拿手”的科目——其他科目考不好;很多学生一方面把语文学科当作避免“不及格”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对语文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有时什么科目都不学,语文一科也能及格。长此以往,人们,尤其是学生,便以漠视的态度对待语文。

语文的随机性并不大,相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母语,语文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养语感很重要!更何况,熟能生“巧”,当学生拥有了对语文的真切感知,掌握了破读语文的技法,他们还会觉得语文困难吗?还会觉得语文是无须努力就能学好的吗?还会觉得语文不值得关心与关注吗?

所以,将漠视语文的心态转变为注视语文,语文课堂才有出现生机的可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语文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语文的教与学产生越来越强的“兴趣”,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材也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摆到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材越改越迷方向,老师越教越没兴趣,学生越学越觉无奈,评论越写越少底气……语文的天空仿佛暂时或永远迷失在灰黄的天气里,人们不得不时刻准备着雨具,甚至像“别里科夫”一样准备着许多“套子”,小心翼翼地等待“该来的事情”的到来。我们不得不再次陷自己于深思中,殚精竭虑,深刻反省,要凭空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语文教学到底何去何从,语文教学到底能做些什么,观望的人们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怎样的“变身”背景,教师、学生、教材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并必将被完善而完美地解决,而现在我们能想出点什么好办法呢?

一个上课激情四射的语文老师,她的课堂也将是充满魅力的;相反,如果这个老师吊儿郎当,可有可无,那么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想象是一幅怎样的情况了。于是我们的教学当然不能绿色了,得要同学们适应考试。可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绿色的梦,怎么办呢?设想如下:

首先营造读书的氛围,这是绿色的大环境。我保证每周给同学们推荐一篇精彩的文章,同学们每一个人也要选择一篇出来,说说理由,定期交流。第二,成立读书交流会,每个人每个月拿出两本喜爱的书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可以帮助。

其次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课堂,这是绿色的小环境。少分析多朗读多吟诵,品味语言的原汁原味。采取各种形式,特别是小组竞赛的方式去调动同学们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让写作变成愉快的事情。鼓励同学们多写几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动交流,让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交流。激起同学们的发表欲望,当然还可以借助黑板报等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同学再也不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头大的事

最后,在生活中学语文。从最密切的广告开始,关注之广告,对其赏析评价,吹毛求疵。然后讲述精彩的电视剧片断,人人做一个小小评论家。最重要的是走向大街去观察,每人做一个小小推理家,观察他人的外貌,揣测他人的故事。

语文教师的见识应该容得下整个天下。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无所不包;名山大川,花鸟虫鱼,无所不容。有人说“语文老师就是杂家”,说实话这很恰当!因为生活包罗万象,所以语文课堂决不单纯。那种纯净水般的语文课堂,就是“就课本讲课本”,“从课本到课本”,人们反对的、学生厌恶的就是这种一成不变、屡教不改的“照本宣科”!可以设想,如果语文教师的点拨“触类旁通”,如果语文课堂让学生在适当范围内“心游万仞”,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新知,那么,谁还会不愿意上语文课呢?很多学生抱怨说语文课堂的“枯燥”“呆板”,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每一个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你想,教师知道的学生都知道,教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学生都有一个“知识网”在等着,——可怜啊,语文教师。

其实,中学语文教材中隐藏或渗透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多的。像古代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科技文化、军事文化、隐士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音乐文化、戏剧文化、地理——旅游文化……可以说,不是课本中缺少“文化”,而是人们(或特指教师——语文教师)缺少发现“文化”的眼睛

另外,语文的教育教学本来就该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如果学生能主动接触语文,进而积极主动地接触纷繁多姿的“生活语文”,那么,语文的空间将拥有更大值的长、宽、高。届时,语文的江湖将不再会只有教师在忙碌而孤然地闯荡,语文教师也不会发出“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人”这种“长叹”了。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漠视语文的心态转变为注视语文,便可释然而笑了。若全社会都“关注”了语文,不仅“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且我们的“绿色语文”更可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春风中长笑!

把自己当作“绿色语文”的“春天使者”吧,语文将还原“绿色”,重现生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