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

作者: 唐盛峰

摘要: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65-01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上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性。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既作出通俗的解释,又作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联系,加深正确理解。在定理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同时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富有智力价值的数学游戏,它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单项式”概念后,设计在树上摘标有单项式的苹果游戏,学生用鼠标点选苹果拖到篮子里,计算机迅速作出判断,摘对了给予鼓励,摘错了提示错误并且苹果返回到树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概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优化教学过程。

三、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市场经济等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方程的教学中,可对学生介绍储蓄、保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在学习不等式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解决有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物价的上涨与下跌等应用问题。在讲述函数内容时,可编写投资与消费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编发展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作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五、重视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学以致用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概念与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渗透应用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