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赏识中感受成功

作者: 李 麟

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鼓励性评价、赏识性教育是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使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希望。

关键词:鼓励性评价;赏识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70-01

俗语说:“哀莫大于心死。”当学困生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时,他的发展便处于停滞状态,这是非常可悲的。因此创设宽松的环境,多经学生一份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张开“爱”的翅膀,发现闪光点,创设赏识教育的宽松环境

爱是赏识环境的基础,没有师生间的爱也就谈不上赏识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最想跟同行们说的一句话是:“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特别是对学困生的爱。”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有了这份爱,才能很好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很好的赏识孩子,让孩子常常享受成功的感觉。教师对学生必须倾注爱心,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会使师生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中,学生在这种情意融融的氛围中学习、发展,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特点。

以往,老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就会按惯例推理出犯错的动机,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为这样一来,学生就怕了,不敢再犯了。其实,无论这种批评正确与否,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对老师设置了一道防线,表面上接受老师的批评,内心却以反抗,对立的情绪对待批评,批评的威力自然就减弱了,于是,同样的错误会再次发生。

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表现在课堂等公开场合,还应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爱生如子”,课堂上是严师,课后是朋友,课余和学生谈心、做游戏,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去赏识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乐趣,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迈开第一步。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育家珀凯曾说:“大概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师能在课堂上采取的步骤是提供一种教育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可见教师的态度、教育中的手段何其重要,去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儿童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错了,告诉他:“没关系,下一次你一定行。”对学困生说:“我相信你也会想出来的,你和他们一样的聪明……”当学生稍有进步,就鼓励说:“既然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为什么不紧跟着第二步、第三步呢?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这些赏识他们的语言,会让他们充满自信,感受到自己也成功了。

三、老师的赏识是学生成功的动力

我认为任何人做任何事,主观上都希望获得成功,没有成功可能的事就不愿意去做。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因此,以往将“差生”前途看“死”,认为他们不求上进其实是不恰当的,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也有成功的愿望,甚至一个小小的成功也能成为人生的一个大转折。

面对这些“差生”,对策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学观念的核心是教师尽可能的去赏识孩子,充分相信学生成功的可能性,用自己的教学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母亲去逝了,跟着父亲,父亲是小商贩,起早贪黑,没人照管,一身脏得不得了,鼻涕流流,班上同学都不乐意和他玩。成绩很差,作业常不交,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他大受感动而大有改变。去春游,他一路捣蛋,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说:薛济强,来和老师一起当队长领队,接着就牵着他黑乎乎的小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不敢相信他这么脏老师也会牵他,他呆了一下接着冲我露出灿烂的笑容,接下来他都十分开心乖巧,表现很棒。可见老师的赏识是多重要呀。接下来的日子,我刻意为他一点小小的成功给予祝贺,在全班人面前大加赞赏,他自信了,同学们也对他更好了,有了自信的他进步可大了。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怎样让孩子们带着成功的心态走向社会,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为之深思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每们学生充分的赏识,让学生在赏识中感受成功,是我将来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