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在生活中终身以之——浅谈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许鑫淼摘要:农村初中学生因外在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能力比城镇学生相对低下。农村初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字:农村初中;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71-01
阅读,是借助视觉感官,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古人把看(阅)和读分开来说,认为看要广,读要精。夏丐尊、叶圣陶曾在他们的合著中强调:一般读物主要是“阅”,语文读物主要是“读”。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活动,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然而,对于农村中学的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之大,即为“精神的断乳期”。他们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管理,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较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初中生,还受外在因素制约,如家庭收入偏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意识淡薄,导致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差。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就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培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努力以赴。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尝到甜头,才愿意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何?笔者在开学时对初一年段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最欣赏哪本书。调查结果反馈,他们所欣赏的不是一本名著(整本书),而是撷取某本教材的一篇课文或曾经读到过的一段故事。这说明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印象很深刻,也从侧面反映他们课外阅读量之少。但许多学生表示爱看动画片和连续剧,如动画片《大闹天宫》。我借此用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地朗诵吴承恩《西游记》中有关精彩段落,让他们细细品味,其实原著比改编后直观的节目更精彩,我趁机向他们推荐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罗曼·罗兰语:“一个人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们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会受益终生。所以笔者在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上作了许多关于阅读的规定,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活页摘记本,可以分门别类加以收集,还可以随时删、调、增、补。摘记本可以随身携带、随意装饰,可以贴贴纸、画画,字体大小、颜色可以不一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兴趣,乐意把阅读到的名言佳句放进自己精美设计的本子,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旁批,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并要求每次摘录都必须写上时间、出处,如书籍写上出版社,报刊写上期号,以便日后查找。每个学期在班中评比最佳摘记本,并赠送新的摘记本作为奖励。这样循环,三年初中学习生活,勤于摘记的学生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语文天地。
(三)开辟整合阅读资源。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备,有的学校甚至连图书室都没有。因此,农村初中学生能够利用的课外阅读资源很是缺乏。尝试的做法是建立班级图书库。书可以由学生捐赠或新买,至少保证流通后人手一册,由专员管理登记,定期借阅归还。每个学期制定读书计划,每个月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检查读书笔记,开展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以阅读至少几十本书,并有所得。一个学年下来,基本上已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许多学生,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只要督促个别懒散的学生就可以了。
(四)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导。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而是应在适当时机给予点拨。
1.选择有益的书籍。在图书库设置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建议性的数目,如果家中没有藏书的,就按照数目上的指定读本去买。这样既给出了导航,又给出了阅读范围,保证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学习的读物。
2.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有些书需要细读,包括其中的名言警句及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些书籍和文章,只作一般了解,可以略读或跳读。
(五)不断展示和反馈阅读成果。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通常积累带动表达,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开阔了视野。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赛,有奖征文活动等等,并且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一个充实自我、改变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所以要弥补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缺陷,必须挖掘培养适合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希望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去读去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认真学习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写作与作文评改》朱伯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