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课堂中 学在课堂外——也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组织引导

作者: 何天华

摘要:作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组织引导”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096-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组织引导”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善用教材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与教材类别引导激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神秘的科幻的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历史小故事。这些读物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我在教学完每一类教材(或某一课)后,尽量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课外阅读目录中和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中给学生选择、推荐相应的内容给学生传阅。

例如,写人的篇目,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月光曲》,分别推荐读《一面》、《故乡》、《贝多芬》,这些文章既是对课文内容最好的补充延伸,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读物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导读激趣

一是抓住课外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断品味。一篇好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深深地吸引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点燃学生阅读的火花。

二是介绍课外读物的故事梗概。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强烈,可以向学生概括讲述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

三是讲述课外读物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开头往往设计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结尾是情节发展的高潮,感情的升华,是画龙点睛之笔,最能感动读者,可以通过讲述文章开头或结尾,诱发学生阅读全篇。

四是引导观察文章插图。文章中的插图五颜六色,紧扣文章主题,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

五是介绍著名作者的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后,学生对该作者的文章产生浓厚阅读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位作者的其它作品。

六是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布置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运用知识迁移,授予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渔才有吃不完的鱼”,我十分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精读法:名人名文之类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可精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略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童话神话等艺术类的可略读,从而达到节省时间的同时扩大阅读面,增长综合信息的效果。

三、借用良好榜样,培养阅读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榜样作用,让这些榜样为学生引路。

1、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把字典、词典带到教室,做使用榜样。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带好工具书,学习中凡是能通过工具书解决的问题,一律让他们自己解决。

2、养成勤动手实践的习惯,教师细读一本书,作好以下五种记录,给学生参考、模仿:

(1)圈点勾画。(2)作批注。(3)写读书笔记。(4)作卡片。(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3.养成常交流汇报的习惯,展示课外学习成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利用活动资源,营造阅读氛围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课文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不断地保持浓厚的自我阅读兴趣。

五、巧用各种场所,确保阅读时间

1、留课堂时间。坚持“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保自主时间。变以往的家庭作业为基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而推荐各种课外书报,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供交流时间。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第三节活动课时间定为

“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的疑惑。

4、保证阅读资源。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我除要求学校向我们实验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外,还倡导各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5、展阅读成果。我要求学生专门准备了一本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采蜜集》;一本记录自己在课外学习中习作本——《酿蜜集》,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每月对学生的《采蜜集》、《酿蜜集》进行检查评比,将优秀内容汇编成册,供学生、家长欣赏。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授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营造阅读氛围、确保阅读时间等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的教与导,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下课便三五成群地阅读、讨论。家长们也纷纷反映,孩子更爱读书了、更懂事了。

当然,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受益,也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地思考与探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