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倾吐“心语”
作者: 韩莉亚摘要: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促进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创新作文评价方式,达到让孩子自由倾吐心语的理想彼岸。
关键词:个性;习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18-01
经历了小学语文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学后,觉得有必要回顾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几年来,学生习作素养整体发展比较好,经常有学生习作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有惊喜也有感慨——结合现今一些作文教学现状和自己实践所得,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个性设计,激发热情
袁枚说过:“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这谈的是学生写作意愿的重要性。在操作上有两点很关键:内容上开放,形式上解禁。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天之“最”:当然,我们还要让写作与他们的活动结合起来,有的学校语文综合活动安排了“护鸡蛋”,学生乐于参加,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设计活动尽量从教材生发出来,尽量不要单独设计一些活动,以避免负担过重。其次,在搞活动时一定要突出语文性。要发挥教材的导引作用,灵活地安排习作练习。再其次,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贯穿课堂始终,这也是减负的一个方面。传统写作经验是先指导后写,这其实就是客观上的限制,我们可以尝试先写后指导,这样老师的指导就会更有针对性,为了让学生有的写,教师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实践提升,勤练成习惯
我们都知道要使学生会写,要抓好多看和多练两个环节,多看就是多观察、多阅读,多练就是多写作和多修改。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量的积累,很难达到质的飞跃。那么,怎样练呢?首先在习作内容上要放开,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要减少条条框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心灵语言,用自己的话表述,甚至保留他们在用词造句方面的错误。通过写日记、进行语文综合性活动、和阅读教学结合。尽管在他们的习作中会有不少错误,但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过要注意和家长沟通,说明抓大放小的用意,大家一起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想写、能写,比如说到了三年级时可以开展“循环日记”、手抄报、自己作文结集、学生名言名句录等,都是值得借鉴的。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不容小视。
学生的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最佳来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幻化成自己精神的美丽文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会引领孩子感受生活馈赠的各种“美味”,然后再借用孩子稚嫩的双手描绘更好的生活。
三、人性化评价,创新批改
1、当面个别评,与学生平等对话
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 会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作了详细记载,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上,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在当面评讲过,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评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以给学生成就感,然后就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2、发挥集体优势,自改互改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社会一些弊端的看法非常偏激,我就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有些学生作文写得很出色,小练笔却马虎对待,我就要求他保持认真的态度;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我便鼓励他力求创新。一篇作文练不出好的写手,一次作文评讲讲不透彻。我将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穿针引线,以此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每学期我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一到两次,让学生从高处来俯视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自改互改前讲清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作评价,再自荐或推荐优秀作文。自改互改不等于放任自流,我还会抽查部分学生评改作文的情况,然后作适当的点评。因为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写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使学生的作文越做越快、越写越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从而让他们往“非倾吐不可”的层面靠拢。
必须明确,用同伴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作文进行评价,使评价的结果对习作者本人来说容易接受,同时参与评价的小组成员都可以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受益,另外还培养了同伴间的合作精神。经常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确立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互动作文批改也确实减轻了教师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了理解与沟通,是一种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更是一种惜时高效的好方法。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在人性化的习作评价中,教师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批改者,时而用心和学生娓娓交谈,时而用无声的语言和学生撞击出心灵的火花,时而利用学生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