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钳工生产实习教学

作者: 武福臣

摘要: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了解、沟通、给予爱;学会批评;提高兴趣实用为主;与学生换位,发现不足,重点讲解;定期讨论,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6-026-01

“钳工”这个行业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一个基础,它主要体现的就是“精密”二字。要学好它,就必须要刻苦练习加上正确的领会才行。如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乐于学习呢?我的切身体会是:

一、了解、沟通、给予爱

实习老师要了解、关心、鼓励学生,用爱心去教他们。对于他们的一些简单资料,其特殊情况要有所知晓。当你对某个同学的基本情况较了解,在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增强信任、促进学习。当然,这样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给予了爱,就一定有回报。

二、学会批评

对于学生来说,批评肯定比表扬难以接受。那么如何让他们接受批评,尽快改正错误呢?我的观点是:分类而批,当然前提还是对学生的了解。

第一,心理素质较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或不点名进行批评。因为这类学生大部分自尊心较强,能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点到为止即可。

第二,对于心理素质较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带褒奖的去批评,并给予一些小小的惩罚。这类同学大都性格开朗,较活泼,且动手能力较强, 需要不断的鞭策与督导。他们一旦步入正轨,成绩进步就会相当快,有时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第三,对于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均较差的学生,在这类同学犯错误时,可根据其不足进行相关技能训练而不正面批评。例如我们正在练习錾削,可让其打錾子一百下,既不能砸到手,还要符合动作要领。这样,他既知道是犯了错误被罚,也锻炼了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对于心理素质较好,学习也较好的同学,他们在犯错误时,可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他们往往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你说:“老师,我错了,下次一定努力。”这样会使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吸取经验,正视批评,提高其心理素质。

三、提高兴趣实用为主

行内人皆知:钳工实习既枯燥又辛苦,要想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必须十二分的努力才行,真是技能加训练。尤其是进行锉、锯、錾这些基本训练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出现练习乏味、思想懈怠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的方法是:提高兴趣,实用为主。那怎样提高兴趣呢?就是让学生结合技能训练制作一些实用的东西。例如:在练习锉锯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加工台虎钳螺钉的专用扳手。由于螺钉帽是六角形的,无意中便练习了划线、锉配及量具使用等基本技能。我所带的班级是钳焊专业,在钳工部分完成时,又可涉及到焊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扳手,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及双手克服了困难,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兴趣,忘记了辛苦。还能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有用的,是非常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在以后练习的时候会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像这样的小工具还很多,比如在讲钻孔的时候可让学生制作钻头,这样既进行了曲面锉削的练习,又能在实习中对钻头的相关知识加深印象,在练习刃磨的时候也可节省材料;在综合技能训练的时候,可制作一些铰杠,既能练习攻丝、套扣,还能练习钻孔、锉配。既锻炼了学生,又节约了成本。

四、与学生换位,发现不足,重点讲解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易理解,一知半解的情况。这时候,如果和学生换位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效果。方法是:把要讲的内容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从中选出一名成绩较好和一名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让他们做老师去讲课,老师在学生中听。在他们讲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老师要适时帮助,并对同学们不易理解,无法描述的难点、重点作记录。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耐心、细致、重点的讲解,反复强调。这样的一堂课,老师讲起来就会有的放矢,同学们听起来有兴趣,更容易消化吸收。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不易,从而更加尊重教学。

五、定期讨论,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在一个课题结束后,同学们的成绩肯定优、良、可、劣各不相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均会存在差异。如果能够定期进行讨论、交流经验,一定会带动全班同学进步。

定期讨论可以分组进行,也可全班共同进行。比如练习锉削姿势的时候,可把全班同学集中起来,每个人轮流示范动作,讲解自己对要领的体会。其他同学在旁边给其找出不足,发现优点,针对自己,取长补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每个同学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以后的练习中能够有目的的去提高。定期讨论,话题很多,可以是实习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可以是同学们练习中较普遍的问题。在讨论前,老师要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准备,以便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能够正确引导他们,能够帮助他们分析,能够帮助他解惑。重要的是讨论一定要有结果,千万不能不了了知。

我想,选择了就要热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爱——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或许这条路上沟沟坎坎,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学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