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作者: 於 凤摘要:音乐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并进一步再激发,将兴趣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
关键词:幼儿;音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37-01
一、善于观察,发现兴趣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发现一些发响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来摇动,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当幼儿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歌曲,马上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幼儿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作为老师,我们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
二、创设环境,引起兴趣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让音乐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选择幼儿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科学选择各类乐器乐曲,既能让幼儿欣赏,又有提示功能。如:在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主动参与活动,进行交往;幼儿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午餐时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幼儿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午睡时播放恬静、柔和的摇篮曲,不要求幼儿马上闭上眼睛,幼儿边听音乐很快就入睡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在班级的音乐角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小乐器、头饰、绸带等材料,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让幼儿游戏,让幼儿自由探索、自由玩耍,满足幼儿唱、跳、欣赏的愿望。
三、潜心构思,激发兴趣
1、教材趣味化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因此,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
2、设计趣味化
我们对每一音乐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中还要注意音乐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把握好幼儿学习内容的难度。
3、善于引导,“活”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调控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活动开始时,可以小游戏形式适度地把幼儿兴奋点唤醒,把教学重、难点的内容放在活动的中间,出现刺激物的时间要恰当,逐次出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做动态调整。教师还要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总之教学方法应多样,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中巧妙地安排音乐活动的内容,尽量做到情节化,通过游戏、图片、头饰、节奏乐、故事、情境表演等进行教学,在活动中边听边唱边做动作,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创造性
幼儿在含有创造性成分的活动中会显出更加高涨的参与热情,教师要经常组织再现与创造相结合的活动,每个活动环节都要有创造的成份,使幼儿的兴趣不断增高,更加投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独立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使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避免机械模仿,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各种玩法。
四、积极评价,巩固兴趣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会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技能,而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如在歌舞表演中,有的孩子不按老师想的动作表演,而按自己编的动作表演,这时教师急于否定、批评,就浇灭了幼儿刚燃起的兴趣,阻碍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正确评价每一位幼儿。
首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老师可以用手势、动作、眼神、微笑等对孩子的不同进步给予肯定。对幼儿能力和兴趣的个别差异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如一次韵律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欣赏一段欢快的音乐,并以小绿芽成长的故事为音乐背景,让幼儿做出各种动态的正在生长的小绿芽造型,并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同伴的动作。有个幼儿提出某一同伴的动作不像小绿芽,像张着爪子的老虎,这时我没有轻易否定张爪的那个孩子,而让他自己来说一说理由,那孩子的理由是绿芽开始长大了,要长成大树,长出更多的叶子,张开的手指就像很多分开的绿树枝,其他幼儿这时都津津有味地听他讲着……可见,教师在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接纳幼儿的音乐创作方式,以增加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总之,兴趣培养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要不断引趣、激趣和增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逐渐变为较持久的学习内驱力。使兴趣真正成为幼儿主动从事音乐活动的推动力,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