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适应教学
作者: 赵 洁摘要: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适应角色的多维转换,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改变观念;适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63-0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千千万万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的前七次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大纲及旧的教科书,游离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之外,似乎是想把学生都培养成学识渊博、无所不知道的历史学家,将那些大而全、繁而难的东西不加选择地提供给学生,惟恐有所遗漏。其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厌学历史的情绪不断滋长。历史课生动活泼、绚丽多姿的本相遭到扭曲,历史课异化了。一堂课满满当当,教师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选拔甄别不重发展潜质的评价制度制约下,只能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将课程内容予以灌输,谁也没有胆量越雷池一步,放手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理想根本无法实现。新的历史课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究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课程内容的选择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减少繁杂的知识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整体上降低历史课程的难度,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历史课堂进行自己的探索,找到自己的自信与自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而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及其教科书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大纲及其教科书“繁、难、偏、旧”的状况,为历史课堂教学减负增效铺平了道路。原本可以满堂灌的内容没有了,如果继续按旧的教学形式动作,那么,一堂45分钟的课充其量2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历史课程标准及其教科书迫使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授课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其多样化,即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其科学化。即不再单纯让学生记忆和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和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引导学生探询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能力,真正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沃土。
第二,改变师生互动方式
过去一直争论不休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可以休矣。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性”。因为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想单纯凭“一桶水”来满足学生“一碗水”的需要,已经显得远远不够了。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应当成为学生知识的促进者。这种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参与到互动、互惠的教学过程中,决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在价值引导上的神圣职责,主导作用的发挥仍然非常重要。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这种被动地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先导和教育观念的导向,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的变革,将对教育现代化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没有教育观念的变革,只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崇高的育人公益事业,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充满变革多元化的时代,教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这种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适应角色的多维转换,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