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的几点体会
作者: 杨清波摘要: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在今天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结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美声唱法的规范化问题以及喉咙相对稳定的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学;问题;民族;美声;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64-01
近年来我国的声乐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国家对于先进的文化的大力宏扬和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再有就是我国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的文化已经和世界的先进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我们还培养了很多的世界著名的歌唱家,比如廖昌勇、迪礼拜尔,黄莺、莫华伦等。
通过多年的声乐教学,本人感到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在今天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究,有偏颇之处。还敬请各位同仁和专家指正。
第一、关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结合问题。当今的很多声乐教师都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借鉴美声的方法,首先可以肯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在借鉴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而不要过分。这样,有的人就要问什么是适度呀?我认为适度就是在借鉴的同时,不丢掉民歌基本的韵味,尤其唱高音的时候,不要让观众听到美声的味道。换言之,也就是说,在唱高音的时候不要关闭的太多,因为中国的听众还是喜欢清脆、明亮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样的声音才是民族唱法。我国的民族唱法有很多的宝贵经验,我们要向民间的优秀演唱方法学习、更要向一些我们的戏曲演唱方法学习。金铁霖教授在他的教学中曾经说过,唱法是根据作品来定的,我们的民族的唱法,有时候要唱一些民族风格很浓的作品,比如用一些地方的戏曲的音调写的歌曲,在演唱的时候就要借鉴一些本戏曲的演唱风格。如果你用的美声多了,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所以,我认为在练声的时候,可以借鉴,但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分寸,适当地运用,切记不要过分。一切具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总是与其特定的唱腔、唱法相联系的,所以民族唱法必须努力学习和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但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丰富民族唱法的演唱和表现方法,并不是让民族唱法“戏曲化”和“说唱化”。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融合、创造、提高的目的,正确处理民族唱法与传统民族声乐之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要发展和提高民族唱法的水平和技巧,除了学习、继承民族声乐的传统方法外,还必须学习、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扩大眼界,丰富、充实民族唱法的技巧和声音。在维护、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第二、关于美声唱法的规范化的问题。美声唱法传到中国已经很多年了,我国已经培养出了很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家。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美声歌唱家的数量,与欧美各国相比较,是远远不及的,我们的国家,还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出更多的歌唱人才。那么,为什么我国的美声歌唱家数量不足呢?我认为,主要在于我国的美声教学在很多的学校还不够规范,这里面也包括少数的一些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而有的地方就更要落后一些了,那些地方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美声就是很壮、很宽、很厚的声音。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声里面都包括哪些声部,包括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很少),而高音声部又包括抒情男(女)高音、戏剧男(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很多人认为的美声的声音形象,其实只是美声的中音声部的声音形象,但是如果别的声部也像中音那样去唱,那可要命了,那就得使劲撑大了喉咙,外加上拼命的喊叫,所以就造成很多的学生高音唱不上去,低音下不来的后果,也就会男高音变成了“难”高音,或者干脆老师就告诉他“你是地道的男中音,你将来比某某某要唱的还好”,这样的结果是对于美声概念错误的理解所造成的。
第三、关于喉咙相对稳定的问题。很多中国的声乐教师都在说,唱歌的时候喉咙要稳定,在唱高音的时候是喉咙向下,气息向下,声音才会向上。那么,这样的话,喉咙在唱高音的时候真的就能向下吗?而我认为恰恰相反。在唱高音的时候喉咙应该是略微地向上移动的。喉咙在唱歌的时候是相对的稳定,而不是绝对的稳定。或者可以说,喉咙在唱高音的时候,是感觉其越来越向下,这里要注意的关键点是,喉咙的向下移动,只是感觉。感觉喉咙向下了,那么气息才可能也跟着向下,才会形成在唱高音的时候的对抗。从而达到好的歌唱效果。如果在唱高音的时候喉咙使劲的向下,势必会造成喉咙的过分的紧张造成压喉,还会造成颌关节的僵化,高音也不容易唱上去;如果在唱歌的时候光注意喉咙了,我想也很难唱出好的声音。唱的时候感到气息是向下、向腰的外部膨胀,小腹有一点向斜上托的感觉就可以了,不要想喉咙。即使勉强地唱对了,音色也不会好,喉音也会重的,已故的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过,只要声音对了那就什么都对了。
我们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大开发的伟大的历史阶段,所以我国的声乐事业必将蒸蒸日上,必将会越来越好,也必将在世界的声乐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