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地理课堂
作者: 常 蕾摘要:本文探究了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方法和措施,论证了地理情境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大脑潜力、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地理教育;情境教学;创设地理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096-01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教学作为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地理教学情境必须是学生与所设置的地理情境在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联系或心理准备,其特点是当学生面对含有前所未知的地理知识或地理技能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教学中怎样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以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呢?我认为发展能力是方向,培养素质是目的。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一般方法与措施有: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把许多静态的文字、图片、资料设计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能使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更大的拓展。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直观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精心设计的“引趣”情境,其生动形象的表演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启迪学生智慧与探索精神的源泉。如学习“中国的农业”这一章,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中国农业的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农业的过去,也让学生展望了中国农业的未来,知道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等等,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读一下课文,学生肯定学不下去。
二、利用视听发展地理教学联想思维情境
利用一定的视听效果,让学生观察地理现象,通过思维联想判断、归纳、分析,掌握地理知识,并揭示其内部联系的规律的情境。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初二地理《长江》这课的导入,用录像播放“长江之歌”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庞大的气势,精采的画面,不仅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长江风光,还让他们情绪高昂。教师设问:《长江之歌》歌词中的“雪山”、“键美的臂膀”、“高山”、“大海”、“乳汁”……分别指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探讨、学习。讲到我国的政区时,一曲《歌唱祖国》让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讲到亚洲概况时,一曲《亚洲雄风》又让他们身心激荡。
三、联系实际设置地理问题情境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那些知识渊博之人。的确,许多地理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生活地理,让地理走进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作为一种问题情境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体验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如在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联系我市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设问:为什么市区禁鸣喇叭?为什么要建很多绿色广场?为什么要告别街道垃圾桶?为什么农用三轮车等不能进入市区?进而引伸为:能将现有的公交汽车改为电车吗?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城市环境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民众健康的大事。
四、运用智力激励法,创设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情境
智力激励法,由1939年美国创造学奠基人阿列克斯·奥斯本所创。这种方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组织活动,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引发出大量的创造性设想。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实质上就是要放飞学生的思想,还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如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应用,我设计了一次天气预报员招聘活动,让学生扮演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员的角色进行一次天气预报。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学会了运用天气符号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及现场表演的能力,让学生过了一把明星瘾。
五、变被动为主动,创设质疑式的教学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学习常用天气符号时,创设了质疑的空间,学生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沙尘暴、扬尘的符号为什么有个字母S?台风的符号中间为什么是螺旋状,而且中间是空心的?风力风向怎么判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这种情境下轻松的交流,互动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总的来说,在地理课堂进行的情境创设,对地理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创造、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地理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