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当好班主任

作者: 任 勤

摘要:身教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的身体力行是对班级工作的有力促进。

关键词:青年教师;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8-103-02

青年教师刚走出校园,年龄与学生接近,教育方法、工作经验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往往产生法场、畏惧心理。特别是现代职中生由于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已经不像初中生特别是小学生,把老师看成是真理的化身,他们经常持批判观点看待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由于年龄限制,青年班主任事实上在学生跟前既树立不起父母般形象角色,也树立不起所谓的长者风范,所以无法权威性地对学生施与父母般的指导和长者般的教诲。如果强作其状,强言其语,学生会觉得别扭,不能接受,甚至会对年轻的班主任增加距离感。

由于青年教师的师德和人格正处于完善阶段,他们却担任着为学生树立榜样的重任。教师要为人师表。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榜样是全面的,师德和人格力量则是榜样的核心。但一些青年班主任在言行上往往流露出初涉人世和初为人师的浪漫化或不拘细节,不能真正通过行为和人格等来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格楷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力度和强度。青年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中既树不起父母般形象角色,也无法充当好榜样角色,那么该怎样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呢?笔者在担任职高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亲身实践中认识到:青年班主任教师与职高学生之间最好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即在班级管理中,其最佳定位是朋友角色。这是由职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青年班主任教师年龄因素、知识结构、人格特征等共同决定的。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1 为人师表的气质教师为人师表的气质可分为外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部分。首先在外表上,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谈吐大方。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直观印象就是从外表进入学生头脑的,这一印象往往会长久性地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因此,班主任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要注重外表形象。其次是内在素质,这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核心,它表现为能力、学识和洽学态度。一个班主任诚实正派,具有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加之敏捷的思维和适当的幽默感,往往学生会产生一种尊敬、喜爱和乐于服从的心理效应。

2 主动的服务意识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主体,班主任对学生的服务非常重要。职高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多数学生来自乡下,经济条件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年轻的学生又富于幻想,容易感情用事。班主任要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关心他们,使他们在学校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要指导他们,做他们成长的铺路石。

3 具有真诚的爱心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这些精辟的理论,充分说明了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全面的专业素质也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职高学生的需求。要想管理好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青年教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须在学生面前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权威。这样,学生自然会对你肃然起敬,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当成可敬可信的师长,愿意接受你的帮助与教诲。

4 具有组织管理及应变能力衡量一个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很直观很现实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打交道,离开了与学生的交往,教育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想处理好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应变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班主任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一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次,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乐观向上,积极地追求探索,具有开拓精神。自尊自信,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了解学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高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又具有间接意义的比较枯燥和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上,能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虽然这种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总的来说,又具有如下共同点:他们的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他们的情感深厚,稳定并有闭锁性,独立意向显著;理想富有现实性。

因此,作为青年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在工作中,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像兄长一样对待他们,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某些指导,同时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这样就保证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通畅,更融洽,也更易于使他们完成班主任安排的工作。

2、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在班主任工作中,这主要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参加公益事业,强化小集体观念,尤其是体现班级集体功能来完成的。因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意识,班主任可以定期主持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班主任对各种意见进行归纳总结。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良好的班风,必然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矫正不良的道德品质。所以,班主任要能够对班级群体的社会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利于班级群体建设的规律,加强班风建设,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良好氛围。突出强调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促使全体学生意识到团队的力量,“班荣我荣,班衰我耻”,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3、培养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集体,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在班干部的选拔上,一定要本着公正、择优、民主的原则,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作风正派、热心为同学服务又深受学生拥护的同学选拔上来。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注意考察,对不适合某项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不合格的要坚决换掉,切忌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上搞任人唯亲。其次,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不断提高和改进班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干部也要严格要求,对他们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决不能因为是学生干部,曾为班里做过这样或那样的工作而姑息迁就。最后,在干部的使用上,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事必躬亲的“保姆”式工作方法,这样势必束缚学生干部的手脚,不利于培养学生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二是忽视对学生干部的指导,这样不利于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工作中的不足,既影响学生干部的成长,也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正确的方法是既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又要加强指导,热情帮助,引导学生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成长。另外,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积极分子队伍。积极分子越多,班集体就越巩固,教育的力量也就越大,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越得心应手。

4、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树立威信

(1)增强“师表意识”,培养崇高的师德。

职高生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趋于成熟、生活志趣和理想趋于定型的阶段,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青年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克服自己在学生时代所养成的一些不良品质,以及由于年轻气盛而带来的言谈举止方面的莽撞和感性化,要随时想到自己已为人师,必须以整洁的仪表、文雅的风度、振作的精神以及崇高的师德等为学生展示做人的准则。这样与学生们谈起他们最感兴趣也是最困惑的关于人生、理想、现实、生命等话题时,在帮助他们走出情感误区、排除偏激情绪时,他们才能感受到你说话的份量,才会加以信服。

(2)身体力行,增强感召力。

班主任不仅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和组织能力,还要有一种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学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如果言行不一,身教脱离言教,就会影响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开展工作。实践证明,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召力。凡是班主任参加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效果就好。可以说,身教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的身体力行是对班级工作的有力促进。每个班主任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时候,都应当把握这一点,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多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