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周艳[摘 要]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群文阅读通过多样的文本和体裁,培育学生的多元素养、拓展知识结构和合作能力;同时注重生活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建议科学选择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小组合作,并通过多元文化主题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强调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颖且实用的教学方法,日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与推崇。本文力求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需求,提出适应性强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内容涵盖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择策略、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小组合作的开展以及文化视野的开阔等内容,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本,通过阅读不同体裁、题材、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涵盖诗歌、散文、小说和传记等多种文体,其丰富多样的文本组合旨在扩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接触不同体裁、不同题材和不同文体的文本,以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同时,群文阅读注重整体性,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一系列相关文本,形成整体认知,促使学生对文本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每个阶段,群文阅读都有深度拓展的要求,通过选材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得以深入思考、深度解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材是一大重要环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学科要求等因素,精准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文本。由于群文阅读的文本可能涉及不同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导读作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逐层推进,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同时,群文阅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每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拓展他们的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价值
(一)培育学生的多元素养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接触到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文本,这有助于扩充其词汇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体裁的文本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群文阅读涵盖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此外,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一系列相关文本,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在阅读中,学生还能发现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群文阅读通常包括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相关文本,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群文阅读不仅涉及语文学科的内容,还可能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本,学生能够获取跨学科的知识,丰富自身学科结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涉猎文学、历史和科学等多个领域,不仅使学生不局限于语文学科,还能够拓宽认知领域,形成更为全面的学科观。通过对不同题材的文本进行综合阅读,学生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提高其综合素养。
(四)培养合作精神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促进交流与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可以组织群体性活动,如朗读比赛、文学分享会等,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共同阅读一组文本,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兴趣爱好的题材,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文本,既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在面对一定的挑战时提高阅读水平。群文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选择文本时,教师可以考虑链接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如历史、地理等,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突出不同阅读能力的文本,如在初级阶段可以选择注重词语积累的文本,而针对高年级则可以选择注重优化篇章结构的文本。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不同体裁的文本,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认知需求,丰富其文学阅读经验。选择不同的题材,包括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其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构建一定的主题链,使各个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此外,教师在选取文本时要考虑篇章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连贯的文本组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内容。
例如,《草船借箭》节选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情节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草船借箭》的兴趣,为后续的群文阅读做好铺垫。接下来,学生通过课文朗读来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旨,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关于“草船借箭”的章节,通过讲解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该经典故事在作品整体中的呈现形式。最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探讨《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关联。
(二)注重群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的文本,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产生共鸣。文本中的人物和事物应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相关,通过引入熟悉的元素,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文本的投入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与文本相关的个人生活体验,拉近其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阅读更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情景模拟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文本中描述的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组织生活化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落花生》是作家许地山的作品,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来写,真实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图书,如《父母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力量》等,进一步深化群文阅读教学主题,同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思考。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阅读水平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在组建小组时,可以考虑让有相似阅读兴趣的学生在一组,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交流和分享;还可以尝试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合作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需设立明确的合作目标。教师应该在群文阅读教学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每个小组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如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和归纳作品的主题等。通过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开阔视野,同时也能够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并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商量确定阅读的时间安排、任务分工以及讨论的主题等。通过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并放映一段与春节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主题。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特定的任务,如回顾春节的传统食物、了解春节的习俗、收集与春节相关的民间故事等,分发小组分工任务卡,明确每个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协同合作,积极查阅关于传统节日的群文阅读著作,如《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集》及《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进行讨论,梳理书中的关键信息,并制定简要的汇报提纲。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简要的汇报,分享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信息;学生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提问、交流,从而拓展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通过群文阅读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涵盖不同文化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国家的传统故事、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等。通过引入多元文化主题,学生在阅读中将领略到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开阔文化视野。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此外,跨文化比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所呈现的文学之美。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文化,教师可以组织文学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相关文学展览、观赏文学舞台表演以及品尝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传统美食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与文学、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其对文学多元性的深刻体验。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中,教师需通过群文阅读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从而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性、表达手法以及文化内涵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俞亚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3(2):91-93.
[2]袁钰清.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2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