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作者: 汤建文

[摘 要] 在幼儿阶段开展科学小实验既符合教育改革需求,也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科学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自主探究,从而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促进幼儿成长。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和实验展示四个方面做出论述,希望对幼儿教育有帮助。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科学小实验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更加关注幼儿的切身需求,给幼儿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收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锻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落实教育目标,重视科学小实验,营造人人参与的实验氛围,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实验材料

(一)选取有趣的实验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中,趣味性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选取趣味性的实验材料,让幼儿在快乐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选取实验材料时,需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欲望。例如,用水果、蔬菜、调料等进行简单的实验,幼儿就会觉得很有趣。

由于不同的实验材料可以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探索机会,教师在选择趣味性实验材料时还要不拘一格,选择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的材料,让幼儿在感官上得到更为丰富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对实验充满期待。

(二)选择安全的实验材料

在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中,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教师在选择实验材料时,首先应明确材料的安全标准。对于幼儿来说,要避免使用尖锐、易碎、有毒、有刺激性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很可能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教师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实验材料,确保其状态良好,没有损坏或过期;对新引入的实验材料,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在开展实验时,教师要向幼儿讲解实验材料的安全知识,让幼儿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材料。

只有以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为出发点,认真选择,严格把关,才能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育科学素养。

(三)选择环保的实验材料

环保的实验材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在实际选择材料时,教师要关注材料的来源,避免使用过度开采或破坏环境的材料。可以选择树叶、石头、种子等自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还能让幼儿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以废弃的塑料瓶、旧报纸、鸡蛋壳等为实验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还能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还要尽量选择可回收的实验材料,以便实验结束后,能回收再利用,避免实验垃圾的产生。

二、根据幼儿的认知设计实验主题

(一)引入生活主题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生活是幼儿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领域,将科学小实验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可以成为科学小实验的主题,如为什么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浮起来、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为什么水果切开后会变色等。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生活现象,然后启发幼儿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带领幼儿寻找答案。在实验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还能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有趣。

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他们能够理解和操作的生活实验。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如植物生长观察、天气观察、光影观察等;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尝试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验,如自制泡泡水、颜色混合实验、沉浮实验等,用贴近生活的主题实验,拉近科学与幼儿之间的距离,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关联仿生技术实验,实现能力迁移

仿生技术实验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实验内容通常简单、直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而且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便于幼儿理解,是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实验,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生物,让他们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与习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实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团队中交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在探索中不断思考,共同完成仿生技术实验,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实验,加深对仿生技术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

例如,笔者曾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鸟类翅膀的仿生实验,在实验前先和幼儿一起观察了各种鸟儿,了解鸟儿翅膀的形状和功能。然后,指导幼儿利用废旧纸盒、细绳、塑料等材料模拟制作了翅膀。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翅膀”,尝试着像鸟儿一样飞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了仿生技术的乐趣,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开始思考翅膀为什么能让鸟儿飞翔,如何将这种原理应用到其他方面,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迁移意识和综合能力。

(三)设计亲子参与实验,萌发科学意识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支持者,也是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亲子实验。一个好的亲子实验不仅能够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月亮、星星等,设计相关的实验主题,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索神奇的植物世界”的主题实验,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植物的奥秘;还可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实验,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究“水的奥秘”、制作“神奇泡泡”等,并鼓励家长在实验过程中多与幼儿互动,分享彼此的发现与感受,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实验活动的教育意义,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遵循幼儿的个性指导实验操作

(一)把握契机,适当引导幼儿

幼儿是科学小实验的主体,但有时仅靠幼儿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实验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其作用,抓住契机,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用智慧和爱心引领幼儿踏上科学的征程,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等,启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幼儿学会用眼睛去发现问题;同时还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鼓励幼儿亲自尝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幼儿在实验中取得进步或发现新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讨论和总结,为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二)合作完成,科学探索实验

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实验活动中,幼儿相互合作,互相激发创造力,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倾听和尊重,能够迸发出更多创意的火花。

为了指导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先向幼儿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均衡的实力。还可以选一些有领导能力的幼儿担任组长,协助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再进行角色分配,让每个幼儿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幼儿之间分享想法、观察和发现,教导幼儿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小组成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决策,让幼儿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快乐。

(三)允许失败,建立学习自信

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他们可能会因为实验结果不如意而感到沮丧,然而这正是他们成长的绝佳时机。

在指导幼儿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幼儿失败,并且在幼儿遭遇失败时,还要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而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幼儿勇敢地面对失败,勇敢地尝试,不断超越自己,建立学习自信。

教师还要耐心引导幼儿,和幼儿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帮助幼儿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此外,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让幼儿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帮助幼儿重拾科学探究的自信。

四、依托幼儿的天赋提供实验展示

实验成果展示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不仅能够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和科学素养。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展示环境。这个环境应当是充满鼓励和支持的,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是被重视和欣赏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其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准备展示。在实验活动结束后,不要急于让幼儿展示,而是给他们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和实验材料,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展示内容,更加清晰地表达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为了让展示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要鼓励幼儿通过口头描述、图片展示和实物演示等方式展示,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增加展示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多种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无论是实验的过程还是展示的表现,都要给予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幼儿更加热爱科学实验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班级网站或博客定期发布幼儿实验成果的照片、视频和文字描述,或在家长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中分享幼儿的实验成果,展现幼儿的天赋和动手能力,促进家园合作。

综上所述,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拓展幼儿园办园空间。幼儿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落实科学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着重指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培养;还要结合时代特点,善于运用网络,开发更多新颖的科学小实验,让科学小实验在幼儿园里闪光,从而开创幼儿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丹.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 儿童与健康,2022(10):36-38.

[2]黄姝姝.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运用的实践与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1(12):3.

[3]李燕. 探究幼儿园有效开展科学小实验的途径[J]. 试题与研究,2021(21):47-48.

[4]俞清桂. 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J]. 科幻画报,2021(5):140,142.

[5]费雯佳. 幼儿园大班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9(3):48.

[6]俞燕婷. 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J]. 考试周刊,2013(32):191-192.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民权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