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主题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范雅婷[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与变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很多教师开始采取单元主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作为一线美术教师,笔者也致力于探究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将探索单元主题活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探索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给广大同行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主题活动;实践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育地位逐步上升,广大教师开始重视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涌现出了一批新颖的教学方式,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单元主题活动,小学美术教师能够更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合理性,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倒教师的往往是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美术课堂,组织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真正发挥单元主题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作为一线美术教师,笔者致力于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平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美术,爱上美术。
一、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优势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是以某一主题或单元内容为单位整体开发、设计的教学形式,合理分配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和练习,使各节课既彼此有联系又各具特色。教师通过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可以将同一主题的内容集中讲解,利用几节课集中攻破一个或多个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解决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美术工具、材料、绘画技术等的难题;以大单元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绘画创作机会。
教师在制定大单元主题时,每一节课的教学形式自成系统,单元课程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教学既有连贯性,又各有侧重。如此安排,使得教学有特定的节奏和特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不同单元侧重的方面不同,有的单元侧重美术造型表现,有的单元侧重设计应用,有的单元侧重欣赏评述,有的单元侧重技能提升等。如此,将相关知识的内容归纳总结,拟定大单元主题,围绕此主题开展活动,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学习。
单元化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兴趣,还能显著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了解和探索美术知识,深入钻研美术知识,全面消化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而提升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时,要准备充分,主题设计得当,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大单元主题,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单元主题活动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设计要科学有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将结合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进行单元化主题活动教学设计,探索单元主题活动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以教材为本,围绕教材进行主题设计
综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可以发现,新教材的部分内容淡化了知识技能教学,较侧重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时适时补充必要的知识或技能训练,在固有的教材内容上适当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以教材为本,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好大单元主题,使教学跟着主题走。主题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所学知识更具系统性、结构性,同时能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这样的教学既有明确的教学中心目标,又有细化的内容补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如“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服装的传统纹饰特点,了解单独纹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单独的纹样作品。这节课的难点是运用民族纹样的造型、色彩表现出单独的纹样。针对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了解较少,色彩的纯度、色彩搭配基础知识不扎实,饰品造型表现能力较差等情况,教师可适当补充色彩和造型的相关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合理的技能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在全面掌握色彩纯度、搭配、造型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色彩与造型设计出独特的单独纹样。
考虑到“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涉及色彩和造型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将第3课“色彩的纯度”、第4课“让色彩动起来”、第5课“提袋的设计”这三节课和“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一起构成一个大单元,构建“色彩与造型”大单元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制定教学目标,遴选教学方式
确定好了大单元主题后,先制定一个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内容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方式,制订细致的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为:
1.了解和掌握色彩与造型的基本知识,掌握传统纹饰特点,了解单独纹样。
2.对色彩和造型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独立设计出多元的单独纹样。
3.美术联系生活,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美术,感悟美术。
教学方式:
了解学生的审美特点,从单元整体出发,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突出教材中的美感因素。
(三)巧用传统文化,优化课堂活动
1.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无字天书吗?今天我将向你们介绍一本神奇的无字天书。”
教师开始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民族服饰传统纹样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初步感受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
教师:“你们想要从中了解什么,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本无字天书的神秘面纱。”以问题为引,顺利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至此,新课顺利展开。
2. 教学活动
活动一:实物观摩,挖掘多民族服饰的神秘
学生通过实物观察,仔细感受各种纹样图案的精妙之处。教师基于本节课是学习关于纹样色彩和造型基础知识的前提,利用苗族服饰纹样激发学生对纹样的浓厚兴趣。在前面学生已经接触过色彩和造型两方面的内容,到了这一课,教师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讲解。通过配合实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教师以实物助力教学,顺利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知识竞答,夯实美术知识框架的地基
在讲解完所有的重难点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可以设计知识竞答活动。竞答的内容不局限于本节课所教的内容,可以联系和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内容,以“色彩与造型”为大主题,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的知识竞答活动,通过大单元知识竞答活动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知识竞答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轮流出题,其他学生回答;分小组竞赛;教师出一组竞赛题目,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面对教师的问题,哪个小组用最短的时间回答正确则获胜。通过这些形式的知识竞答,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美术综合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从基础知识到重难点,学生经过一轮的竞答,搭建起牢固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动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活动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动手实践。先吸收理论知识,再动手实践提高能力,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动手实践。学生在多次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动手实践考验的是学生全面的知识能力,其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时候单元主题活动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教师需通过单元美术教学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并通过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动手实践可分为多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水平,选择适合自身层次的作业,在完成了所选层次的作业后,也可以尝试更复杂、更高级的作业。
教师设计实践作业如下:1. 临摹民族纹样中由单独纹样构成的局部;2. 选取你喜欢的纹样,找出其中一个单独纹样,截取部分,选一种方法排列,涂上颜色;3. 尝试独立设计一个单独纹样。
这一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梳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最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单独纹样呈现出来。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规避了学生单一学习理论知识的缺点,让整节课充满活力,教学效果更显著。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再光学习知识,加入了动手环节后,更能培养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拓展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全部课程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些补充,使整个知识架构更为完整。
其一,向家长介绍今天所学知识内容,与家长一起制作单独纹样。其二,在班里开展“精妙绝伦的纹样大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始终连贯,即使离开了课堂,学习仍然没有停止。通过这样连贯的学习,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意识等都会有质的提升。
(四)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反思与改进
整节课授课完毕后,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和掌握民族服饰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纹样的一般规律,知道纹样在民族服饰中的意义;2. 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面等方式进行装饰;3. 能够说出少数民族单独纹样的基本形式,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一做单独纹样。
从整节课来看,学生普遍学习热情高涨。民族纹饰的纹样涵盖的内容非常多,需要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也较多。晦涩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笔者通过实物观摩、动手操作等环节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内容。
课外活动的加持,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通过大手拉小手,共同完成作业,让家长体会到学生学习的难处。同时,在共同设计制作中,学生享受美术带来的冲击,品味传统纹样的魅力。
本节课整体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良好,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好单元主题,归类好需要讲解的单元章节,为接下来的正式授课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方法不但促使学生学会高效地学习,在学习中发现美、了解美,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单元主题活动教学,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他们的身心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超. 减负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教育界,2023(19):59-61.
[2]顾攀乐.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有效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5):105-106.
[3]蔡天乐.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教学探索——以苏少版三下《漂亮的灯》的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2023(9):84-86.
[4]陈玉玉,罗录宏.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实践分析[J]. 学苑教育,2023(4):69-71.
[5]林佳.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分析[J]. 教育界,2021(18):24-25.
[6]陈烨霞. 单元化主题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176-177.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马蹄莲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