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作者: 罗艳[摘 要] 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还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的高低。这就决定了中小学德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引导学生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习惯。其中,班主任的角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合作共育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更是一门艺术。目前,小学德育工作还是存在着显著的问题。
其一,德育涵盖面广,但在教育实践中内容量化不够系统,具体分级目标不够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阐述了各学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指明了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要求做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学校落实德育工作,一学期下来要达到怎样的德育目标,一节课下来要达到怎样的课堂德育效果等等,基本上都还停留在自行要求、自行安排、自行评价的状态,内容量化不系统,具体分级目标不明确。
其二,师资队伍德育业务水平有限,教育方式单一。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的,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德育工作培训,德育业务水平不一,除了上学校安排的道德与法治课以外,还要承担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任务,个人精力有限,课前准备有限。德育工作很多时候可能都止于:有课就教、按书说教、遇事管教。
其三,缺乏和其他科目、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有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似乎就跟其他科目的科任教师无关了。德育的落实只在个别教师、个别课堂、个别活动,学科任务界限分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等无从谈起。学校教育做不到协同育人,家校协同育人就更难以实现。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多边结合策略
小学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是直接面向学生的,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有密切关系。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点,但要做好德育工作,绝不是只靠班主任就行。因此,要改变目前德育工作的状况,应着眼于增强教师主动开展德育工作的意识。
1.在校进行学科结合
由学校牵头进行跨学科集体备课,确立各年级德育的统一目标,明确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强化各学科教师主动进行德育工作的意识。每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就把它当成一次小型的培训,各学科教师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学习研讨,条件允许还可以由德育专任教师定期进行示范教学。每次班会,班主任应将主要内容告知其他学科的科任教师,让他们清楚班级具体活动的细节和德育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不但能解决德育工作目标落实不明的问题,还能提升教师个人的德育能力。此外,由于各学科的理念和功能的差异,跨学科集体备课还能碰撞出许多德育工作新思路,有助于避免德育工作的形式单一问题。
2.在家进行家校结合
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特点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主体,针对他们的德育工作是广泛而细致、多维而深刻的,涉及生活学习、文明行为、日常规范,公民道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因此,光有学校的德育环境是不够的。多边结合也是多边融合,而且不只是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而且是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生活的融合,这是德育综合性的体现。进行德育工作须以学生个人为基点,结合学校的教育平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应尽可能多地让家庭参与进来,实现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结合。例如,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班主任就可以在班上组织亲子“学雷锋”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幸福感强化策略
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要开展好德育工作,应立足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生活。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爱,体会到幸福。
因此,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改变“灌输”“说教”式的教育行为,让教与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德育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对学生开放,对生活开放,对教育形式开放。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学生才能易学易得、易懂易用。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此背景之下,引导、教育学生“负责任”地生活、“积极”地生活、有“规划”地生活是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提示。班主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感受班级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给集体带来的多样性。德育工作应该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是多样、综合、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丰富班级文化、丰富班级生活是丰富德育方式的重要手段,打造贴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班级文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展示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此外,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每天都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也可以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极大的助力。
因此,班主任应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为目标,强化学生在班级中的幸福感。这里所谓的“幸福感”主要是指小学生应有朝气与活力,童真与童趣。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余生活中,都用尊重、平等、民主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既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的教育品质,也是提升班级学生幸福感的保证。事实上,小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并不难,他们是喜怒哀乐的“直观仪”,和他们朝夕相处时间久了,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信任感,从一开始的陌生变成教师无话不说的“伴儿”。显然,这种依赖感和信任感是班主任高效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幸福感也并非困难的事情。因为,幸福对孩子们而言,就是为留守的孩子过一次普通而又意义非凡的生日,就是给平时在班上默默奉献的孩子塞张鼓励的小纸条,就是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话,就是伸手摸摸孩子们哭泣的脸蛋,就是微笑看着孩子们玩耍……
(三)激励升华策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因此每个孩子都是值得用心对待的。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是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是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对学生整体情况充分把握,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育,改进评价办法,充分利用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会活动丰富德育形式,进行情感激励。
1.树立学习榜样,进行自我成长激励
如何在班集体中高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维持良好的班级风貌?如何激发学生在德育中的能动性?树立榜样,就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捷径,是顺利进行德育工作的助推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从中发现榜样。很多时候,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的孩子,却能主动细致地把班里的脏活累活都干了;考试成绩不佳的孩子,却因为乐于助人、热情大方而拥有很多朋友;常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做起教师的小帮手来却从不含糊……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有的样子活跃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当成班级的小主人。班主任每一次独具慧眼的表扬,每一次细心及时的夸奖,每一次中肯真诚的赞美,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榜样,而且能直观地让其他孩子们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老师都看得到。学生一旦养成了主人翁意识、榜样意识、集体意识,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能高效地进行。
2.树立爱国意识,进行情感升华激励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坊间这句俗语就是对现今德育诉求的最好说明。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个人最高的品德,就是爱国。因此,每个国家特殊纪念日,每次国家重大事项的通告,每位民族英雄的光荣事迹,都应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局限于德育课堂、主题班会、升旗晨会,一位英雄人物的介绍,一个革命小故事,乃至教师自己的一段经历,都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笔者曾以学校开展的国防军事教育为契机,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参训感受。挑食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军训时,除了感受到了运动的重要性,我还感受到了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我要继续践行学校的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勤奋好学的孩子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不应该贪图享受,而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勤苦耐劳,学习消防员叔叔的不怕牺牲……”调皮的孩子写道:“我要感谢学校给予了我这次努力向上、奋勇向前的机会,同时我也要感谢耐心教导我们的教官、老师,谢谢你们!军训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坚持。”
可见,没有过多严厉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好每一个契机,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德育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班主任只要进行适当的关注和引导,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就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挑食的孩子变少了,光盘行动做得越来越好;珍惜值日生劳动成果的孩子多了,校园越来越干净;班级学习氛围更浓了,同学之间你追我赶;遇到困难退缩的同学少了,大家都学会了团结一致攻克难关;遇事旁观的学生少了,所有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见到老师绕道的孩子没有了,人人都懂得礼貌地问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进而改变“灌输”“说教”式的教育行为,让德育根植于儿童的生活,并通过多边结合策略、幸福感强化策略、激励升华策略优化德育工作。“其德薄者其志轻。”德育工作影响着孩子的长远发展。“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永不懈怠的追求。班主任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注意把握教育契机,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徐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3):120-122.
[2]时伟琳.小学班主任如何在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求知导刊,2019(39):56-57.
[3]陈小丹.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上),2019(5):221.
[4]宋晶晶.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22(15):143-146.
[5]汪亚丽.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17):23-24.
[6]刘雪芬.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研究[J].名师在线,2023(2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