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朱德钱

[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认为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其次,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过于冗长等。最后,提出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课堂导入、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实践表明,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课堂导入;教学评价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些教师只注重讲解,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提不起来。因此,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变得日益突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坚实的数学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教育资源有限,每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其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学生发现他们在课堂上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进行数学探索。

再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课堂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晦涩难懂。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这将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成效。

其二,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数学教师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说课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三,缺乏实际应用训练。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但在课堂教学时很多内容都局限于从概念到概念和形式化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缺乏联系。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限制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其四,学生参与度不高。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其五,缺乏个性化辅导。由于大班额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班级规模大,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个性化辅导。这使得学生在遇到困惑时难以得到及时的指导。这对他们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重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拆分每个知识点的授课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观测性和可衡量性,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同时,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识别和突出课程重点,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掌握重要知识点。通过突出重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学习的方向,更好地理解知识重点。要突出重点,就必须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这样,教师对重点内容的呈现就更容易为学生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重点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科学设定教学周期、做好课程设计、把控教学进度等,可以保障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二)注重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和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做不同的课堂导入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引入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应遵循简明、生动的原则,注重师生互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往往受到学生的好奇心的制约,而设置问题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心理需求,适当地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种神秘感,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相交线”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优化课堂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线条相互交错,这些线条有什么性质呢?在学生开始探索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系列提示,以引导他们思考。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自主探究,尝试独立找到答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联系生活实际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学会将实际问题与抽象的数学联系起来。例如,在课堂上讨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使用图表和公式来分析交通流量和优化路径。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当然,联系生活实际还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整合。展示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教授比例和比例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例知识解决商品打折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此外,借助图形计算器、电子表格等工具,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探究实际问题的体验。例如,使用数学绘图应用程序呈现几何图形的变化和转化过程,可以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几何概念。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地图导航实例,在城市地图上选择几个具体的地点,如学校、商场等,引导学生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标记这些地点并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给定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坐标,让学生规划最短路径来解决导航问题。这样,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几种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数学实践项目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数学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概念、公式形象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例如,在教授“画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图像和动画来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形式,并通过绘制、复制、平移图形,以及多次取轴、画线的方法进行对称性验证。

(五)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评价机制要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科学性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前瞻性要求评价机制必须根据课程改革、学生兴趣、人才培养需求等,不断更新评价内容和形式,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其次,评价机制要求量化和定向。量化评价可以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课堂效果,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定向评价可以明确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主体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最后,评价机制要求多元化和个性化。多元化评价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类型、学生特点等,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全面、更具体;个性化评价则要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评价,从而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方案和补充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要注重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要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此外,加强家校合作也是完善评价机制的重要一环。教师和家长应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沟通,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和差异化教学。同时,加强家校合作还可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责任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一定的改变,同时也需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个性化、科学化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制订适当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升级。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协作机制,构建完备的协同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南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6):105-106.

[2]杨楠.浅谈如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J].考试周刊,2020(A5):89-90.

[3]李珍.以“问题串”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5):23-24.

[4]马文涛,王七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教育,2022(3):19-22.

[5]贾益民,熊方.个性化诊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研究,2023(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