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学困生作业面批四重奏

作者: 田金霞

[摘 要] 作业面批是作业批改的一种方式。作业面批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实践表明,合理有效的作业面批是开展个性化、差异化辅导的重要形式,它能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笔者采用“望闻问切”四重奏对学困生进行作业面批,目的是调动学困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最终让学困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为学困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困生;面批;望闻问切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和“以生为本”理念的流行,数学作业面批的方式呼之欲出。作业面批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对作业进行批改,使学困生能够看到教师批改自己作业的整个过程。对学困生而言,面批其实就是一个单独辅导的机会。通过作业面批可以帮助学困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问题根源,消除困惑,目的是调动学困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树立学困生写好作业的信心,养成学困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使之形成自我反思、质疑问难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最终让学困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为学困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面批学困生作业,才能帮助和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学困生作业面批的现状

大多数教师知道作业面批,帮助学困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基本活动的经验,感悟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会经常面批学困生的作业,可是学困生的作业面批效果还是不理想。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师意识的缺乏,大部分教师在作业面批时,只是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简单的批改和订正,并没有花时间去真正了解学生当时的做题想法和思路,更不知道学困生的困惑和思维的偏差,这样看似面批了作业,但并不能帮助学困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问题根源,消除困惑,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面批作业时,教师需要花时间来观察学困生的表现,倾听学困生的思路,从而真正理解学困生的想法,有的放矢地进行面批,让学困生在面批中真正得到提升。

有些教师在面批作业时,首先会了解学困生的想法,然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但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错题进行讲解,并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询问其错误的原因,让学困生自己找错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就无法抓住问题的要害对症下药,导致学困生面批时好像懂了,但是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不会。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弄懂,或似懂非懂。因此,教师需要追究问题根源,抓住学生的学习要害逐个突破,让学困生真正理解知识,同时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二、学困生作业面批的实践

数学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可以采用“望闻问切”四重奏,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差异化、个别化的面批,充分发挥面批对学生的诊断、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让学困生得到个性化的辅导,促进学困生的发展,使之不断提升自我。

(一)望——观察表现

“望”,即观察表现。在面批作业时,最重要的一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地去观察学生。如果学生出现疑惑的表情或已经听得一头雾水,教师没有观察到,对学困生不闻不问,不细致指导,面批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面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情、学生的书写、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思维等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如果等到学困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再来扭转,恐怕效果甚微。通过“望”,教师可以观察到学困生的方方面面,能有针对性地面批,让学困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将问题解决,从而真正增强学困生作业面批的效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让学困生的学习更快捷更高效。

例如:在面批675÷32这道笔算题时,我发现有个学生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书写习惯比较差,数字存在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书写不工整,没有对齐数位,时没有灵活运用直尺画线,从而导致书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面批时,我观察到这一现象,于是用红笔圈点,指出其作业存在的问题,并向他强调了书写的重要性。学生修改后有明显的改善。

面批作业时,首先看的就是学生的书写,学生在书写上存在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细致指导。作业书写要注意数字大小一致,数位对齐,同时灵活运用画图工具,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闻——倾听思路

“闻”,即倾听思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人都有被倾听的需要。学困生更需要他人的倾听,特别是教师的倾听。因此,在面批的过程中,无论学困生说得是否明白,是否正确,是否得当,教师都要用尊重的态度去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或否定学生。教师应在倾听学困生的过程中,发现学困生学习的困惑和思维的偏差,进而对学困生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让学困生对自己在作业中的“毛病”了然于胸。通过“闻”,可以从学困生的表达中发现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引导学困生对作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强学困生的求知欲。

例如:草地上有鸡和兔,共有26条腿和8个头,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常规的解法有把8个头全部假设成兔的,有把8个头全部假设成鸡的,还有用方程解决的。而面批时,有一个学困生用列举的方法算出结果,但是他没有按照顺序列举。此时,我耐心地倾听他表达,在倾听中发现他的思维比较混乱,先肯定了他的方法,然后告诉他可以按照顺序列举,这样效果更好。

面批时倾听学困生的表达,我们经常会发现学困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虽然他们的方法和思路与常规的不一样或者有些混乱,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从倾听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进而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其改正,这对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比较有利的。

(三)问——追究根源

“问”,即询问根源。教师在面批作业时,除了要观察学困生的表现和倾听他们的表达,还要询问学困生是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询问,教师可以发现学困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在面批中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辅导,从而真正纠正学困生的错误。当学困生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改正错误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学困生养成反思自己的习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问”,引导学困生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在追寻探讨中领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红花有6朵,黄花是红花的7倍,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学生在解题时,写出算式6×7=42(朵)。我在面批时发现这个学生写错了,于是问他:“你是怎样想到这样列算式的?”学生说:“我看到了黄花是红花的7倍,就列出算式6×7=42(朵)。”“那6×7=42(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仔细看了看,不好意思地说:“是黄花的朵数。”我继续追问:“那问题是什么呢?”“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通过询问发现学生对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数量关系,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师如果单纯地看学困生的列式,只能知道学困生这题做错了,但无法知道学困生出现此错误的根源。而面批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当面询问他的想法,知道学困生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分析出数量关系而出错。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得到有针对性的点拨和引导,最终真正掌握知识点。

(四)切——抓住要害

“切”,即“把脉”诊断。教师的“把脉”,要以学困生的作业为主,精选适合学困生的典型题,在面批过程中注意分析,这样才能找到学困生的“病根”。如果只是简单地批改和订正,学困生几乎不能得到真正转化和提高。因此,在作业面批中,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学习的薄弱点和知识的要害,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通过“切”,引导学困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都会有所改变,最终享受到做作业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后,我针对本单元的计算拟定了不同题型的练习,从口算320÷40到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312÷50,从除数需要四舍的147÷21、除数需要五入的791÷28,到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920÷30。然后对学困生逐个面批,面批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用商不变的规律简算的时候,余数末尾的零总是忘记,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这一类型的专项练习,同时对他进行细致指导,从而将问题解决,进而提高其计算的正确率。

面批作业时,教师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后,需要对此类的每一个知识点再次进行细致考察,确定好问题的关键,然后针对问题逐个突破,争取让学困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正确解答,从而通过一道题学会一类题,学会举一反三,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三、学困生作业面批的成效

面批作业时,教师可以一边批改,一边和学生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做作业的心情,了解学生做题时的状态,了解学生做题时的思路……对学困生有意识地加以指导,这样既教给学困生改正的方法,又顾及了学困生的面子,由此使学困生心生感激而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促使学困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学好数学。

(一)批出一种真情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大部分的学困生一般缺少家庭的关心和爱护,缺乏归属感。教师虽然代替不了他们的家人,但是面批时可以弥补一些情感方面的缺憾。面批,为师生的直接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和学生对话,一方面能对学困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学困生的生活有所了解。面批,使学困生切实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既可以大大促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为提高教学效率埋下情感的种子。

(二)批出一种真趣

所谓真趣,指真正的意趣、旨趣。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尤其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面批对于学困生来说,则是获得了一个及时辅导的机会。通过面批,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讲解,使得学困生原本不懂的问题在面批中得到解决。当然,面批除了纯知识的指导外,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有及时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从题目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探求新知是人的本能,对学困生更是一件乐事、趣事。

(三)批出一种真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及时越恰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面批的过程中,学困生输出信息后,教师可以对其及时反馈和评价,学困生可以从教师的反馈中及时矫正或强化自己的认识。如果学困生的认知正确,就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果学困生的认知出现偏差,就可以引导其转换思维方式和理解角度。通过面批,学困生可以内化所学知识,改进自身的学习策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真正掌握、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四、结语

面批是一根拐杖、一座桥梁,有了它,学困生的学习将不再迷失方向。当教师对学困生进行作业面批时,只要坚持“望闻问切”模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困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学困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需要注意的是,“望问闻切”不是裂土封疆式的板块处理,而是循序渐进的有机整合。采用“望闻问切”四重奏进行作业面批,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但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奏效的,还需要长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彭冬梅. 提高数学学困生“作业面批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3):120.

[2]邵泽军. 面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有效方式[J]. 考试周刊,2014(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