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曾永平 王鸿淼

[摘 要]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奉献担当的价值取向,砥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练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硬本领。

[关键词] 红色基因传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发扬、红色资源利用,反复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赋予江西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思政课教学同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传承红色基因的便利条件和明显优势。将红色基因传承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

一、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价值意蕴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双向促进,既通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又通过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来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

(一)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发挥传承红色基因的优势

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政课教学的使命。思政课在基本学分保障、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任务安排、课堂有效组织等方面均具备帮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独特优势。其中,实践教学可以助力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发挥传承红色基因的优势。

(二)有利于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来成就不一样的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上更加鲜明充实,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根据学生专业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故事分享、红色话剧演出、红色歌曲演唱、红色绘画创作、红色建筑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可以使思政课变得生趣盎然。学生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提升,教师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多样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三)有利于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生物学上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则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加以传承。思政课就是向学生植入红色基因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无疑是落实这一关键课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有感染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全面认识,加深他们对红色精神的深刻体会,可以更好地磨砺大学生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让他们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关键问题破解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通过一系列关键问题的解决来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同时以更深刻的思考、更积极的介入来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丰富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化解学生精神缺“钙”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学业和生活上稍有不顺就陷入“内卷”和“躺平”二选一的思想误区。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的思政课教学就是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忠诚为民的责任担当和勇于战胜挫折的意志品质,补精神上的“钙”。

(二)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解决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浓的问题

学生兴趣不浓是思政课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国家对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给予了思政课教师较为优厚的待遇和成长发展的政策支持,上好每一堂课既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使命。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特长,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课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的功能,以综合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实际、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收获成长。

(三)以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来纠正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对思政课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这在一些艺术类、体育类、理工科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思政课是大学通识教育,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我们要通过思政课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构建和运用“开展红色经典走读—融入日常思政教育—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创作实践提升”的“四位一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赋予思政课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能够深化学生在实践中的思考和体验,使学生拥有一段愉快的学习经历和难忘的青春回忆。

三、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深入把握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在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中彰显教学改革的鲜明特色。

(一)“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有意思”,既要“走新”更要“走心”。“有意义”指的是突出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彰显思政课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困惑的功能和价值。显然,传承红色基因契合了“有意义”的课程的要求。“有意思”指的是通过丰富的实践形式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

高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如在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红色建筑模型制作并进行展示;在面向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创作并进行展示;在面向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红色歌曲分组合唱等活动。当然,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要有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则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参与。这样,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从而使学生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同时,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增进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教师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理应起到主导作用,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向学生详细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具体要求,并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全程指导。教师应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学情,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

(四)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遵循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同时在具体落实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统一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多样性则是在统一性基础上的具体展开。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多样化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具人性化和人情味,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红色记忆、丰富学生的红色体验、增加学生的红色收获。

四、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维度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以新的视角、新的内涵、新的模式、新的合力助推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融合发展。

(一)着眼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传承红色基因结合的新视角。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着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红色基因的主线贯穿以彰显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又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二)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内涵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强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成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于红色走读、社会实践、创作实践等活动中,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赋予大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形成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获得感为评价导向,以“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为标准,通过构建“开展红色经典走读—融入日常思政教育—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创作实践提升”“四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活”起来。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进行走读,把红色文化知识学习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学习中,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参加各种形式的创作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汇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合力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因此,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大思政课”为统领,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整合校内外思政课教学资源,加强同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镇乡村等主体的交流合作,汇聚办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4-03-19]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