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野下的生物学项目化教学探究

作者: 吴芳

[摘 要] 学科育人视野下的高中生物学项目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研发问题,让项目化教学切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要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开展生物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能互动、交流;要丰富学生生物课程学习资源、素材,对学生的生物项目化学习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不断进阶。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科育人;项目化教学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高中学科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基于学科育人视野,教师可以设计研发“项目”,用项目化教学来推动学生生物课程的项目化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的项目化教学,既要立足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本体,又要大胆地吸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课程的资源、素材,大胆地引入学生生活中的相关课程资源、素材等,从而不断丰富、完善学生的生物项目化学习。实践证明,学科育人视野下的高中生物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问题:项目化教学的逻辑起点

实施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关键是要把握学生生物学科“学”的起点。把握学生生物学科“学”的起点,项目化教学才能富有针对性、指向性和实效性。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具体学情。教师要善于设计、研发相关的问题(包括主问题、问题链、问题群等),用问题来探测学生生物学科认知的已知和未知。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相关的生物学科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学生的生物认知、思维现状。把握学生的生物学科问题,就能让教师的项目化教学切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把握学生的生物认知、思维的起点,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生物学习从“现实发展区”迈向“可能发展区”,就能让学生的生物学习从“现实水平”迈向“可能水平”。把握了学生生物学习的“起点”,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生物学习创造潜能。比如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主题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学习经验等提出相关的问题,诸如“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为什么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哪几个阶段?”“基因在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哪些物质参加了这个过程?”等。据此,笔者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一个项目化活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由于这样的项目化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问题而开展的,所以学生大多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探究中。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比较。项目化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充分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时空、权利,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思考。

问题是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的原点和归宿。问题对于学生的项目化学习不仅仅具有驱动作用,更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载体。沿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研究路径、优化学生的研究品质,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研究的乐趣。教师要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能“像生物学家一样思考”“像生物学家一样实践”。

二、合作:项目化教学的现实组织

高中生物是一门具有严谨知识架构、鲜明知识特征的学科。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探究、实践,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彼此合作、交流、互动。“合作”应当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研发具有弹性的任务、问题等,赋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时空,给学生打造合作的平台、提供合作的契机、优化合作的样态。让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突破学习的难点,消除学习的疑点,厘清学习的盲点等。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还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样态。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知识的研究背景。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知识的诞生过程,才能让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实效性。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的规律,了解学生的“学”的特质。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才能更为精准、有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不仅引导学生个体学,还引导学生合作学。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效率,增进学生学习的融洽度。

合作性学习是高中生物项目化学习的现实性组织方式,也是项目化学习的一种组织形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具体学情等来进行有效分组(包括显性分组和隐性分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分工、协同探究、共同思考与交流。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生物认知规律,对各个小组学生的生物学习进行精准点拨、引导,并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与交流,分享生物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开阔学生的生物学视野。

三、资源: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载体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不仅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学习合作,还要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以便丰富、支撑、支持学生的生物项目化学习。课程资源、素材等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媒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生物学科的课程资源、素材等,还要跨学科应用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应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素材。只有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学生的生物项目化学习才能更丰富。

在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公园、养殖场、污水处理厂等地方参观、学习。这样的一种研学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物学认知,让学生形成生物学的眼光、生物学的大脑。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眼光观照、用生物学大脑考量。要让自然和社会成为学生生物项目化学习的实验室。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开展项目化研学活动。教师应当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发掘学生的生物探究思维潜质,让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性项目化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亲身验证、解释更多的生物实验原理和现象。

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致力于让学生“会学”“慧学”。教师要顺学而教、因学而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对学生项目化学习资源、素材等的发掘,能推动学生对生物学科课程内容展开积极主动思考、探究。

四、评价: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反馈

评价是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反馈形式。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生物项目化学习的静态结果等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动态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生物学习反馈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丰富评价的主体,不仅要师评,还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同时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优化评价的形式,让评价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对学生来说,生物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选拔,而是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评价不仅是学生生物学习的一种动力,还是学生生物学习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倡导多元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借助于评价,增进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效能,增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信心。

在引导学生生物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生物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展示。比如,可以让学生运用PPT,做一回“小老师”,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等;可以让学生用视频将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以便供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撰写生物学的研究报告、心得等;还可以让学生将生物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与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等。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其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研究差异,引导学生对自我的研究进行积极评价。在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了一个小小的任务时,笔者就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进一步蓄积学生的研究动力。同时,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也能根据评价积极地调整、完善自己的研究,让自己的研究更规范、更科学、更深刻。教师要在学生生物项目化学习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综合、生成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自然发生、深度发生、持续发生。

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获得项目化学习的成功感、成就感,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积极自主的生物学习,让学生的生物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在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创造一种自由思考、探究的气场,让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实践证明,民主、平等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生物学习创造潜能。借助积极、宽松、自由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改善。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时空,让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和体现。

项目化教学是推动高中生生物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方式。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的生物项目化学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教师要立足于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实际,为学生提供项目化学习的课程资源、素材,帮助学生选择项目化学习的课题、主题,引导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合作、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对项目化学习进行评价。通过生物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生物思维、认知、学习等不断进阶。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主动而适度地介入,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进行点拨、引导。实践证明,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郝琦蕾,王宁宁.中学生物学科研学旅行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1(3):107-109.

[2]赵占良.试论教材的功能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21(12):4-10.

[3]郝志军,刘晓荷.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1(3):4-9,22.

[作者简介]吴芳(1987— ),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