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碎片化到系统化:UbD理论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作者: 王宣艳
[摘 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已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本文以UbD理论为依据,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具体案例,分析主题意义、预期目标、评估证据以及教学活动等关键要素,探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素养导向;课堂转型;单元整体;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建议。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将传统的、以单一课时为基础的日常教学转变为以单元为整体的统筹教学。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一书中指出:理解为先的逆向教学设计,要有“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他们倡导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明确学习证据,再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说,他们的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路径建议。教师可通过整合、提炼单元大概念,建构情境化主题,逐步分解可实施、可监控以及可检测的单元目标,制订单元评价方案,明确单元主要问题,布置单元核心任务,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一、创设主题情境,确定核心观念
UbD理论强调“理解为先”,教师要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研读《标准》,理解为何教学目标要从培养综合语言能力转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与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应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把握教材以及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的逻辑联系,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为例,“Story time”呈现了晚上六点刘涛回家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境。一家人在厨房准备晚餐并共进晚餐,指向了“和谐家庭、互帮互助”这一主题。在“Grammar time”板块,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和“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通过厨房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模拟在厨房中准备晚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提升语言能力。卡通板块中的葡萄园故事涉及“人与自然”这一范畴,通过波比和七星瓢虫之间互帮互助,解决困难的故事,展现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Checkout time”板块中,李老师和学生在厨房的各司其职,又再次呼应了“劳动实践要勤于动手”等内容。该单元八个板块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指向的大概念是劳动创造幸福。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单元内容中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才能把握教学主线,实现单元整体化教学。在这一目标下,教师创设Happy kitchen, Happy family, Happy school,Happy life,Happy society的整体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做家务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富足。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快乐生活的真正含义,明白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引导他们在家帮助父母,在校团结同学。
二、设定参照目标,深化单元主题
设定参照目标是为了明确预期效果,确保教学有方向、有重点。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标准》中的质量标准,也需要对教材不同板块进行教学设计,渗透不同的学习策略。当然,教师还需要分析学情,结合目标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在单元目标的表述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哪些隐含在参照目标中的核心观点值得学生理解?学生需要持续理解的是什么?哪些具有引导意义的核心问题,值得学生贯穿整个单元去思考?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实现目标并激发学生有效的表现?以In the kitchen单元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进行如下设定。
(1)语言能力:能在情境中理解并初步使用 soup, meat, potatoes, tomatoes, vegetables,angry,catch,spot,drive away等词汇;能通过对话交流,感知、理解并运用There be句型以及现在进行时进行提问和回答;掌握字母组合“qu”的发音,并能根据发音规律及拼读规则读出其他单词;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在诵读中体会语音、意群和节奏。
(2)文化意识:能对父母、他人的付出做出积极回应;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故事情节和插图中获取中外饮食文化信息,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3)思维品质:能根据图片进行猜测,大胆思考;能够感知和家人、朋友的快乐时光,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美好,体会到每一个尽自己之责的人构成了和谐的社会。
(4)学习能力:能在情境中,乐于学习和模仿,敢于表达;能在学习活动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并尝试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
三、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估证据
评估证据是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关键指标。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先确定评估证据,搭建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之间的桥梁,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确保评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确定评估证据时,教师要注重评估维度的多样性、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估方式的合理性,积极开发评估量表并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如下标准(见表1)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评估证据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评价的功能,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意义,并鼓励其进行迁移,用准确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价值取向等,实现对语言知识、语言话题的整合和重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以目标校准“对学习进行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对评价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语境铺垫、活动开展和评价同步的策略,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思维水平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与评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制课时规划,设计教学活动
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教师必须以单元大概念为依据,设计每个课时的内容。这不仅要对单元内的各篇文本进行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个人生活经验。这一过程需确保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刘涛这一核心人物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刘涛作为一个热爱运动、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其形象已通过之前教材中的多个场景深入人心。在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将刘涛在先前课时中的生活和学习场景融入一天的时间轴中,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猜测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轴上不同的时间点,并提出问题:“It’s…in the…. What is Liu Tao doing? Is he…?”学生在这一环节则通过头脑风暴,利用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将不同时间点与刘涛可能进行的活动联系起来并进行推理。这种有意义的语言使用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一般疑问句的功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现在进行时的认识。
在第一课时的结尾处,教师应延续主题,创设晚上刘涛一家在客厅休息的情境“What’s Liu Tao’s family doing?”。学生继续预测后续情节,在情境中再次激活关于这节课的新知并内化语言,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思维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二课时教学伊始,教师应延续第一课时的情境,串联教材的“Fun time”和“Grammar time”,帮助学生总结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的语法结构,以及“there be”句型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使用目标语言。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进行总结概括,逐渐形成“幸福的内涵不在于做很多特别有趣的事,而在于家人在一起”的价值观。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涵盖了“Sound time”“Culture time”以及“Cartoon time”三个板块。教师可以刘涛晚上与家人一起看电视的场景为背景,设计包括卡通、美食、科学在内的多个节目“频道”,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对零散的学习内容的整合。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频道”,能够自主决定学习的步骤和顺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字母组合“qu”的发音练习来辨析发音,还要深入理解儿歌的内容。此外,学生在认识中华美食的世界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在“Cartoon time”环节中,学生利用已知语境展开想象,代入卡通角色进行语言表达。他们根据人物的情绪变化合作演绎故事,从中体会人与人之间通过互相帮助和各尽其责建立快乐友谊的深刻道理。
在第四课时的“Checkout time”中,教学内容围绕刘涛在校参与的“Cooking Day”活动展开。学生在这个阶段要运用“There be”句型来描述冰箱中的食物,同时使用现在进行时来询问和回答有关现场活动的问题。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目标句型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新和迁移应用。为了突出单元主题的意义,教师在第五课时应尝试改编绘本Fat Cat’s Busy Day。通过讲述肥猫捉贼的故事,学生能了解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与担当,如故事中所展示的“Fat Cat is doing his share for the family”。通过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学生可以认识到父母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并明白每个人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re doing their share for the society”。这样,通过整个单元教学的精心规划,学生在基于同一主题语境的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步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融入了单元主题的现实教育意义,还促进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以及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高水平迁移。
通过UbD理论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与实际情境紧密相连的完整体系。教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建构意义、学习迁移,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连贯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勒.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何锋,齐迅.英语(三年级起点)[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