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 余秋梅 李文送

初中生物学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研究0

[摘 要] 作业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大单元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发挥其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双减”政策的育人意旨、新课程标准的育人意蕴和大单元作业的育人意义梳理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从以素养为本的作业目标、聚焦大概念的作业内容和突出多样化的作业类型系统论述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路,并介绍了基础巩固作业、探究实践作业和跨学科融合作业等大单元作业设计典型案例。

[关键词] 大单元作业设计;初中生物学;“双减”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它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又可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培育兴趣、发现不足和锻炼能力。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成了中小学教师要破解的难题。这就意味着,作业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才能助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温习旧知和巩固新知,又能应用已知和探究未知。但是,当前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还存在“一刀切”“全布置”等问题。这种缺乏针对性的作业耗时长、效果差,以致部分学生麻木应对,出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现象,甚至还存在“抄作业”的不良行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落实,需要与之相匹配教学方式和课堂转型,这就必然要求并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转向,即通过大单元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鉴于此,初中生物学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也提上了日程。

一、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双减”政策的育人意旨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学校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及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双减”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要以提高作业的质量为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用心思考、精心筹划,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让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引导他们进行学科实践甚至跨学科实践,不断发展他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生物学核心素养。

(二)新课程标准的育人意蕴

《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学业要求,还提供了教学提示。这有利于教师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时,应紧紧围绕《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作业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发挥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大单元作业的育人意义

大单元作业是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某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所有作业的总和。与课时作业相比,大单元作业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进阶性的特点。因此,以教学单元为单位设计的大单元作业可以更系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双减”政策上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路

(一)作业目标:以素养为本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教学育人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业设计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这一特点也反映在教材编写上。以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4册生物学教材中,实验活动多达89个。这表明,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结合初中生物学课程特点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业设计的目标要从“知识为本”走向“素养为本”。

(二)作业内容:聚焦大概念

大概念是构成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知识体系之基础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s)、原则(principles)、法则(rules)或理论(theories)。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借助这个“核心”,事实性信息以及相关技能和经验得以组织和联结起来。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内容体现“聚焦大概念”理念的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学业质量要求合理设计作业的结构,适度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大单元作业设计应具有系统监控功能,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每个章节的配套习题时,可通过改编、删减、增加、创新等方式,使初中生物学作业化繁为简、变无效为有效,从而解决“学生作业做得多但效果差”的矛盾。

(三)作业类型:突出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实现不同的育人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突出作业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将义务教育生物学作业分为基础巩固作业、探究实践作业和跨学科融合作业三大类型。

1.基础巩固作业

基础巩固作业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突出基础性和巩固性,并遵循“少而精”原则。此类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课业基础目标。通过完成这类作业,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记忆、内化和运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基础巩固作业是学生形成和发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前提。

2.探究实践作业

探究实践作业以问题为导向,突出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思维等素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基于学生个体生活、社会生活的情境,巧妙设计。在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时,应突出作业的探究性、实践性。这类作业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探究实践,使他们在深化对新知的理解的同时,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观察、调查、探究、设计、制作、种植、养殖、讨论等形式的作业,以此来丰富学生探究实践的体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基。

3.跨学科融合作业

跨学科融合作业是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可以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等来解决更加复杂的、综合的真实问题的作业形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设计跨学科融合作业时,教师要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结点,使不同学科在作业中交汇,从而实现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的创新。

诚然,设计基础巩固作业时,应涵盖学业质量要求的所有内容,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探究实践作业在设计时,应至少应包含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要求。跨学科融合作业可根据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设计,不一定每个主题都要设计、布置,这对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较高。从大体上来说,基础巩固作业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业上的问题,而探究实践作业和跨学科融合作业则属于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是供学生选择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目的是让个性、能力相异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为提供大单元作业设计更直观的参考,结合前面的论述,本研究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习主题为例,展示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的案例。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学业质量要求,该学习主题的教学内容及学业要求如下(见表1)。

下面以教学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中“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展示说明细胞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为例,设计以下三类类型作业。

(一)基础巩固作业的设计案例

例1. 教室走廊花坛上的簕杜鹃红艳艳,吸引了不少师生竞相观赏合影。下列关于簕杜鹃和杜鹃鸟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基本结构

B.杜鹃鸟和簕杜鹃细胞的能量转换器都有线粒体

C.簕杜鹃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D.簕杜鹃和杜鹃鸟的遗传物质存在细胞核中

本例的设计特色是,问题情境不仅仅围绕所学内容的要点,而且结合了本地本校的动植物资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业要求的同时,深化对本土特色动植物资源的认识。所以,此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出正确答案C。

(二)探究实践作业的设计案例

例2. 仔细观察几种新鲜肉类和蔬菜的形状,摸一摸、捏一捏,记录下自己的感觉,想一想这与细胞的什么结构特点有关,然后,完成下表。在此基础上,说说对你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帮助。

本例的设计特色是,利用了学生身边的生物材料,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新鲜肉类的形状不固定而蔬菜有固定的形态,通过触摸感受到新鲜肉类软,新鲜蔬菜相对较硬且用力捏能看见有汁液流出。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不难发现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而没有一定的形态,质地较软;而植物细胞的液泡较大,用力捏能破坏细胞膜和液泡,从而导致其中的液体流出。

(三)跨学科融合作业的设计案例

例3.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根据所学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作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图1),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本例的设计特色是,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细胞、细胞内各个细胞器之间位置摆放、大小比例,以便更加直观、美观地呈现细胞的结构,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进行生物学和数学、艺术、工程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创新。这类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发展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一次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

四、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总结与反思

综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习主题的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效果有:基础巩固作业精简了作业的量,即减少重复性的知识机械记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内容;探究实践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类型,突出了作业的多样性;跨学科融合作业能够引导学生从更深入、更综合的角度学习该主题的生物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对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框架进行总结归纳(如图2)。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认真领会国家关于减轻学生学业尤其作业负担的政策精神,坚决落实相关政策要求,设计更高效的大单元作业。当然,教师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紧紧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创造性地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应远.“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多元化作业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Z4):51-54.

[2]齐婷婷.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练习题的设计——以一道探究实验类非选择题的设计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2,38(2):56-58.

[3]汪言家,黄亦俊,王晶晶.“双减”政策背景下生物学作业设计探究[J].中学生物教学,2022(5):24-26.

[4]刘欣,乔文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2,47(1):22-25.

[5]张雅舒,黄莉华.“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24-26.

[6]唐玉婷.课程视域下初中生物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以“绿色植物的一生”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3,48(3):37-40.

[7]张晓倩.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实践性作业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3,48(7):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