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作者: 周晓波

[摘 要]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的互动过程。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讲述,还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互动教学;历史素养

历史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记录着人类的兴衰荣辱,推动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学习历史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泛舟,探寻人类的踪迹,感受文明的魅力,开阔视野,丰富经验,让我们以史为鉴,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历史教师要抓好历史教学,应用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被动听众,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与探究者。历史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探究,引发学生广泛讨论

(一)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历史学习中,一个个问题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学生探索知识的道路。对教师而言,课堂提问就好比一根魔杖,它能点亮学生内心的智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询问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了解,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印象等,引发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

教师也要多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在教学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问学生“假设你是某个历史人物,会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况”,为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增加历史教学深度。

(二)组织合作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互动效率。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首先要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后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历史基础、性格等作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要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小组,以4~6人一组为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机会。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明确合作探究任务。比如让学生如研究某个历史事件,分析某个历史人物,或探讨某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以问题作驱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还要注重监督与指导,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促进小组内的互动交流,确保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一)以教材为载体创设历史想象情境

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其语言编写通俗易懂,叙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材配有大量的图表,有助于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减轻学习的压力。

一直以来,教材都是课堂教学的重心,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最佳素材。在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的情境资源,利用历史地图、人物画像、文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进行想象,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或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感受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通过在头脑中重现历史,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并产生表达的欲望。

另外,历史教材中也有很多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历史人物的处境与情感,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感而发”。

(二)借助影像资料创设历史体验情境

历史影像资料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因其较好的视觉、听觉效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影像资料的作用,利用影像资料来创设体验情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内容准确的视频资料,如历史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片段、新闻报道等,并在放视频之前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重要内容与历史事件,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情境中,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探讨视频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社会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培养历史思维,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与行为。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与总结,对视频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拓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历史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三、引入史料,启发学生深度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差别化地运用史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我们要开阔教学视野,从不同的书籍、报刊、网站中,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让学生看到不同人、不同立场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同描述和解释,从而形成对比。还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让学生看到历史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事件的评价与看法。同时,要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除了传统的文字史料外,还要引入图表、音频、视频等更加生动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展示历史。在史料展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行思考、讨论,并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史料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入了一系列的史料,有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的数据表、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的数据表,还有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图、唐朝经济分布图、宋代经济分布图、明朝经济分布图等,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综合分析与整理概括,再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顺利总结出南方经济发展大致的阶段,从而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形成清晰的认识。

四、注重实践,增强互动学习效果

(一)组织角色扮演,优化互动体验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入,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这种形式也迎合了初中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但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做好人物角色的选择工作,以确保角色扮演的效果与教育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增进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当时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培养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确定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增进学生对角色和情境的理解,然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角色,并以小组为单位将历史事件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

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问学生“你认为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怎么做?”等,提高学习层次。

(二)开展游戏竞赛,增添互动趣味

游戏竞赛是一种有趣且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如设定一些历史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比一比谁回答正确的最多。另外,还可以开展“时间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看谁排列得最快、最准确;也可以开展拼图竞赛,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制成拼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拼图,用时最少的学生即获胜。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讲历史故事的竞赛,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故事或世界历史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最有感染力。通过这些游戏竞赛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安排实地考察,丰富互动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抗战纪念馆等具有历史教育功能的场所参观考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并思考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将历史课堂搬到现实生活中,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眼界。

在考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在考察中看到了什么?”“你对这个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有什么新的认识?”等。学生的态度会发生变化,敢于自由发言、互相交流,历史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也会增强。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制作成PPT或考察报告,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通过相互分享和交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搭建平台,拓展师生互动空间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互动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历史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互动内容,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融入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平台,拓展师生互动空间,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生动、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投票器,基于教学内容提出关于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观点,让学生选择支持或反对,并通过投票器进行投票,用这种方式快速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理解程度,促进课堂讨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胜负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引入抢答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历史图表等,也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互动,如标记重要地点、绘制时间线等,将人机互动与传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要借助微信、钉钉、微博等新媒体创建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讨论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历史话题,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进一步拓展、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卫华.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实践[J]. 学园,2024,17(4):46-48.

[2]张华.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互动性课堂[J]. 试题与研究,2023(33):109-111.

[3]庞骊岗.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新智慧,2022(16):59-61.

[4]辛昕. 浅析在初中教学中构建互动性历史课堂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