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绿色”评价调研工具设计与应用

作者: 刘琼 黄锴

深圳市宝安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业质量”的相关要求,经过几年实践探索,构建完善了全区小学生学业质量“优质、均衡、绿色”三维立体评价系统。此评价体系将一二年级无纸质素养测评、四至六年级为主体的学业质量监测、艺术学科“研—训—展—赛”表现性评价、劳动教育的案例评价进行了全关联,意在避免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指向素质教育落地,推进区域小学教育质量更“绿色”。此文重点介绍调研小学“绿色”教育质量的工具设计与应用。

一、基本原则

(一)育人性

所有的评价内容选择、工具研发都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五育融合,指向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目标。具体体现在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综合应用以及思维发展。

(二)全面性

评价关注小学阶段全部年级,指向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一二年级开展无纸笔低年段素养测评,三年级以学校为主体自主进行过渡性监测,四至六年级抽样开展高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关注小学阶段的全学科,艺术学科表现性评价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的案例评价对全素养的评价做了有益的补充;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均衡作为重要指标引领区域公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均衡、各学科教育质量均衡、各校区教育质量均衡,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协调发展。

(三)适宜性

评价工具研发严格以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要求为依据,以评价引领日常教学,优化课堂主阵地;其中,调研工具的题干描述针对各年级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以及学习方式来设计,追求最大程度的适宜性。

(四)关联性

评价借力大数据平台,对小学低年段素养测评、高年级监测和绿色调研问卷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纳入K12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全过程诊断学情,实现评价监测的本土化和现代化。

二、主要内容

(一)四个维度

“绿色”指向校内、校外学业负担感受状况,指向课程教学、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学习动力和感受四个观测面。绿色维度指标参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做法,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在过程中不定期、分类型收集数据,主要从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学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方式这四个方面对学校教学进行绿色指标赋分。

(二)评定项目

本调研工具主要呈现宝安区小学的学校课程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方式的情况,以全面了解宝安区教学质量的“绿色”部分。这四个维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的全面性(开齐)、课程充足性(开足)、课程的多样性(丰富)、作业特征、课余时间安排、学习压力、教学规划、课堂教学、课堂效果、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等。

本研究的“绿色”调研工具设计的数量,一共有四个维度、八个题目,每个维度选择两个题目以保证每个维度的完整性,每个题目都有5个选项确保问题的完整性。

三、题型设计

本研究的“绿色”调研工具设计,依据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描述,内容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针对性、丰富性、合理性,能体现学生在核心素养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设计理念与原则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符合不同年级儿童学习的特点。

工具一共四个维度八个题目,每个题目设置5个选项,5个选项的分值有区分度,分别为:0分、2.5分、10分、12.5分,而且选项分值的顺序全部打乱,以保证被试者认真读题,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详见表1。以“学业负担”这一项为例,不同年级的题目依据年级特点,具体见表2。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

“绿色”调研利用大数据将问卷调研结果与学业质量关联,进行分析;将数据纳入技术平台,跟进学生持续发展;在区域资源平台设立专门端口,区域与学校有不同的角色授权,按需进行分析、诊断,制定个性化优化方案。例如,平台可实施以下基本功能:对家长、学生、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研;对各维度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优质发展;基于评价数据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结果报告;为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生成精准的数据“画像”,等等。

通过剖析“绿色”调研的监测结果,我们可以直观全面了解宝安区教学质量的“绿色”部分的具体实施和落地情况,诊断并指导全区教育工作。以四年级监测结果的学习动力为例,选择“大多数时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自信,但有时可能需要点时间来掌握新的知识”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总分均分最高,为331.77分;选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总分均分为276.97分,相差54.80分。这一结果对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以六年级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为例,监测结果显示选择“学校开设了丰富的人工智能课程,我能够选择并参与我感兴趣的课程”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总分均分最高,为509.16分;选择“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课程,但我参与后感觉收获不多”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总分均分为459.38分,相差49.78分。

本区调研小学“绿色”教育质量的工具设计与应用,是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积极响应,也彰显了宝安区教学质量“绿色”部分的目标和特色。绿色调研工具指向素质教育的落地,指引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和实施,推进区域小学教育质量更“绿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黄佳锐